付法衣與瓊林侍者
楊岐擔子無輕重,
上得肩時便著行。
咬定牙關提正令,
卷舒殺活任縱橫。
楊岐擔子無輕重,
上得肩時便著行。
咬定牙關提正令,
卷舒殺活任縱橫。
楊岐派的傳承重任沒有所謂的輕重之分,一旦擔上肩頭就要立刻前行。要咬緊牙關秉持正確的教義,不管是收是放、是生是殺都能隨心自如。
楊岐擔子:指楊岐派禪宗的法脈傳承重任。楊岐派是禪宗臨濟宗的一個支派。
提正令:秉持正確的教義、法則。
卷舒殺活:卷舒有收放之意,殺活表示對佛法的靈活運用,可度人也可警醒人。
此詩可能是禪宗大德在傳法時所作,禪宗發展過程中各門派重視法脈傳承,詩作者或許是在向侍者傳授法衣時,借此詩表達對傳承禪宗法脈的期望和要求,激勵后學要勇擔責任,堅守教義。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禪宗法脈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直陳要義。在禪宗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體現了禪宗簡潔明快、直指人心的風格。
山翁來帝里,不肯住多時。
塵土衣裳重,腥膻仆隸饑。
林中愁不到,城外老應遲。
喧寂一為別,相逢未有期。
日日思朝位,偷閑城外行。
唯求采藥者,不道在官名。
好異嫌山淺,尋幽喜徑生。
病來文字拙,不要把歸城。
鄉書落姓名,太守拜親榮。
訪我波濤郡,還家霧雨城。
海山窗外近,鏡水世間清。
何計隨君去,鄰墻過此生。
荊州勝事眾皆聞,幕下今朝又得君。
才子何須藉科第,新什定知饒景思,不應一向賦從軍。
上國羞長選,戎裝貴所從。
山田依法種,兵食及時供。
水氣詩書軟,嵐煙筆硯濃。
幾時無事擾,相見得從容。
主人庭葉黑,詩稿更誰書。
闕下科名出,鄉中賦籍除。
山春煙樹眾,江遠晚帆疏。
吾亦家吳者,無因到弊廬。
踏碎作賦筆,驅車出上京。
離筵俯岐路,四坐半公卿。
守命貧難擲,憂身夢數驚。
今朝赴知己,休詠苦辛行。
鳳凰樓下醉醺醺,晚出東門蟬漸聞。
不使鄉人治驛路,縣吏若非三載滿,自知無計更尋君。
長年離別情,百盞酒須傾。
詩外應無思,人間半是行。
路遙嘶白馬,林斷出紅旌。
功業今應立,淮西有勁兵。
萬法空門里,師修歷幾生。
過來心已悟,未到行彌精。
溪寂鐘還度,林昏錫獨鳴。
朝簪抽未得,此別豈忘情。
東門送客道,春色如死灰。
一客失意行,十客顏色低。
住者既無家,去者又非歸。
窮愁一成疾,百藥不可治。
子賢我且愚,命分不合齊。
誰開蹇躓門,日日同游棲。
子行何所之,切切食與衣。
誰能買仁義,令子無寒饑。
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
士人甚商賈,終日須東西。
鴻雁春北去,秋風復南飛。
勉君向前路,無失相見期。
重重吳越浙江潮,
刺史何門始得消。
五字州人唯有此,
君去九衢須說我,
病成疏懶懶趨朝。
送客客為誰,朱門處士稀。
唯修曾子行,不著老萊衣。
古寺隨僧飯,空林共鳥歸。
壺中駐年藥,燒得獻庭闈。
李白墳三尺,嵯峨萬古名。
因君還故里,為我吊先生。
晴日移虹影,空山出鶴聲。
老郎閑未得,無計此中行。
赤墀賜對使殊方,官重霜臺紫綬光。
玉節在船清海怪,誰得似君將雨露,
海東萬里灑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