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庵壁二首 其二
身似蝸牛粗有廬,卻緣無用得安居。
地爐封火欺寒雨,紙閣油窗見細書。
蕎熟山僧分馎饦,船來溪友餉薪樗。
閉門莫笑衰頹甚,讀易論詩亦未疏。
身似蝸牛粗有廬,卻緣無用得安居。
地爐封火欺寒雨,紙閣油窗見細書。
蕎熟山僧分馎饦,船來溪友餉薪樗。
閉門莫笑衰頹甚,讀易論詩亦未疏。
我就像蝸牛一樣,勉強有個容身之所,卻因為沒什么用處得以安穩居住。地爐封著火,能抵御寒冷的冬雨,在糊紙的樓閣和涂油的窗戶下能看清細小的文字。蕎麥成熟時,山僧會分我馎饦,小船來了,溪邊的朋友會送我薪柴。不要笑話我閉門不出、衰老頹唐,我讀《易經》、談論詩歌也沒荒廢。
粗有廬:勉強有個住處。
馎饦(bó tuō):一種面食。
餉:贈送。薪樗(chū):作柴燒的臭椿木。
易:指《易經》。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陸游晚年退居山陰,生活相對平靜。他遠離官場紛爭,在鄉村中過著簡樸的生活,這首詩便是他晚年生活的寫照,反映出他在平淡生活中尋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晚年閑適的生活和高雅的情趣。其突出特點是用平淡的語言描繪生活瑣事,卻充滿詩意。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陸游詩歌風格的多樣性,除了愛國豪情之作,也有這類展現閑適生活的佳作。
投薪沉鐵事悠悠,巨埽千尋壓上流。河濟從來天下盡,江淮今入地中流。當時物論輕文士,千載行人仰壯猷。人事幾回桑海異,依然高碣鎮東州。
不用箯輿試腰腳,才蘇肺葉負村醅。暫分清景三弓地,了卻官書一研埃。吹鬢松風欲成夢,鏖窗飛瀑何處雷。看山問主殊未厭,稍覺涼深鐘又催。
半生今始出重城,客枕通宵夢未成。月冷烏啼紅燭暗,感懷吊古不勝情。
條惹枝牽,波輕浪緩,白龍澗過青龍澗。扁舟迤邐向林間,婆娑樹影都搖亂。妙語聯翩,清歌婉轉,潛龍驚夢風云變。歸來相視笑淋漓,船兒泊在垂楊岸。風雨聲中,松杉影下,帳篷朵朵如香榭。四山暝色漸迷離,紅燈串串枝頭掛。褥軟衾溫,意濃興雅,聯床細語消清夜。中宵短夢到涼秋,經霜柳色猶如畫。一夜瀟瀟,群峰楚楚,曉嵐如袂清風舉。露清錯認淚盈眸,龍池如鏡初開處。佇看云飛,行聽松語,徒教數遍林中路。恨難分付到君前,詩情辜負林泉助。隱隱泉懸,琤琤波淺,回峰激石明珠濺。殷勤送客到岷江,岷江更送長江遠。穿雨披煙,援藤跨澗,天公未許仙源現。莫言此去隔千山,還應夢里追尋遍。
曖曖天字豁,涼夜皎如練。鏡彩未盈規,清輝遠彌見。先臨太液池,卻麗昭陽殿。須臾出漸高,歷歷指燕甸。零露浥金莖,嚴更促銀箭。登樓枉嘉賓,鳴佩總時彥。列坐引濁醪,行廚愧豐膳。游豫靡沉酣,談笑事筆硯。盍簪既非偶,明德夙所眷。共舒南渚情,寧羨西園宴。撫景豫持滿,稱詩戒側弁。鄙劣謝久要,期爾回光眄。
王郎酒酣當墨池,五云飛落天孫機。河東美人織不得,仿佛八繭吳蠶絲。親王召見蓬萊殿,天門白日飛龍見。中官傳旨賜奚囊,王郎佩服生輝光。絳州陳玄最奇絕,落手麟膠三日香。梁園賦客鄒枚老,愛爾尊前一傾倒。揮毫為寫錦囊歌,愿爾千年贊王道。
蒼梧千古意,山色半空迷。帝子悲何極,勞人思轉凄。遠林高巀嵲,疏雨淡虹霓。倚楫休回首,漓江更向西。
瑤漢夜澄寂,烈烈群象嚴。浮云翕交互,圓光尚微纖。階蟲競鳴響,濕螢度飛檐。持志惕自警,屏營以深潛。驚飆度幽幌,凝香啟方奩。栩栩莊生蝶,秉志能養恬。雞鳴何孳孳,憂心愧如惔。
秋水無痕徹底清,秋山如畫更分明。雁鴻影里云連塞,砧杵聲中月滿城。映日丹楓輝錦樹,傲霜黃菊綻金英。不須頻上高樓望,此景由來惱客情。
極目郡城樓,浮云拂檻愁。政成多暇日,詩思動先秋。遠霽千巖雪,隨波一葉舟。昔曾窺粉繪,今愿許陪游。
我亦有重陽,懷此杯中酒。十日貧不飲,神形相拗糾。古者尚登高,我喜居人后。秋山蕩蕩疏,白菊時時有。豈其強生者,自然發溝堠。況值無興會,亦無遠親舊。坐玩古人書,一壁恒相守。含默梧桐樹,窺我多塵牖。捉筆偶欲弄,詩思生鈍銹。
夙昔慕前脩,行藏合自然。天地為逆旅,此身無百年。法度在方冊,中道不宜偏。奈何益蹇滯,辛苦事田園。雖值年歲豐,四壁空在廛。適抱蒙莊戚,凄涼成獨眠。自非大圣資,中情寧不遷。興寄孤琴里,涕落寒燈前。茅屋晨未啟,寂寂無炊煙。陋巷屢空者,徒為尼父賢。
傷心離離黍,觸目青青穸。空畦理荒穢,流潤滋霖霢。努力會有年,喜見乞漿客。
絢爛苔間碎蝶,虛空階上枯蟬。鳴蛩已怯曉風寒。落花和落葉,散作水中船。一陣微涼觸面,一枚墮露侵髯。讀書聲起畫廊前。早秋詩滿地,何事諷殘篇。
林暝鳥呼雨,徑深童掃云。一錢太守今貪吏,五柳先生歙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