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其三
遲遲春晝長,冉冉東風軟。
寒食乍晴天,紅紫芳菲遍。
前峰積翠橫,新漲挼藍遠。
向晚淡煙迷,一段屏山展。
遲遲春晝長,冉冉東風軟。
寒食乍晴天,紅紫芳菲遍。
前峰積翠橫,新漲挼藍遠。
向晚淡煙迷,一段屏山展。
春日白晝漫長,東風輕柔舒緩。寒食節剛過天氣放晴,四處開滿了紅紫相間的花朵。前面山峰堆積著翠綠,新漲的春水如揉碎的藍色綢緞般向遠方延伸。傍晚時分,淡淡的煙霧彌漫,如同一幅屏風般的山巒展現眼前。
遲遲:形容時間緩慢。
冉冉:形容微風輕柔的樣子。
寒食:傳統節日,在清明前一二日。
芳菲:花草盛美。
挼藍:把藍草浸在水中揉搓出藍色,這里形容春水湛藍。
屏山:像屏風一樣的山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中描繪的春日寒食節景象推測,可能創作于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較為安定,詩人在外出游玩時,被眼前的春日美景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描繪春日美景,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詞人對自然景色敏銳的觀察力和出色的描繪能力。
一夜新秋風雨。
客恨客愁無數。
我是臥云人,悔到紅塵深處。
難住。難住。
拂袖青山歸去。
又隨芳緒生,看翠霽連空,愁遍征路。東風里,誰望斷西塞,恨迷南浦。天涯地角,意不盡、消沈萬古。曾是送別長亭下,細綠暗煙雨。
何處。亂紅鋪繡茵,有醉眠蕩子,拾翠游女。王孫遠,柳外共殘照,斷云無語。池塘夢生,謝公后、還能繼否。獨上畫樓,春山暝、雁飛去。
東風歇。香塵滿院花如雪。
花如雪。看看又是,黃昏時節。
無言獨自添香鴨。相思情緒無人說。
無人說。照人只有,西樓斜月。
嫦娥天上人誰識。家在蓬山煙水隔。不應著意眼前人,便是登瀛當日客。
雙眸炯炯秋波滴。也解人間青與白。檀郎未摘月邊枝,枉是不教花愛惜。
炎晝永,初夜月侵床。
露臥一叢蓮葉畔,芙蓉香細水風涼。枕上是仙鄉。
浮世事,能有幾多長。
白日明朝依舊在,黃花非晚是重陽。不用苦思量。
罨畫溪頭春水生。
銅官山外夕陽明。
暖風無力小舟橫。
萬事悠悠生處熟,
三杯兀兀醉時醒。
杏花楊柳更多情。
挼花弄扇。碧斗遙山眉黛晚。
白玉闌干。倚遍春風翠袖寒。
難尋可見。何似一雙青翅燕。
人瘦春殘。芳草連云日下山。
閬風玄圃。陽羨溪頭山好處。
郁郁蔥蔥。勝日尊罍笑語中。
十分芳酒。鶴發初生千萬壽。
樂事年年。弟勸兄酬阿母前。
春寒未定。是欲近清明,雨斜風橫。
深閉朱門,盡日柳搖金井。
年光自趁飛花緊。奈幽人、雪添雙鬢。
謝山攜妓,黃壚貰酒,舊愁慵整。
念壯節、漂零未穩。負九江風笛,五湖煙艇。
起舞悲歌,淚眼自看清影。
新鶯又向愁時聽。把人間、如夢深省。
舊溪鶴在,尋云弄水,是事休問。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臺榭映秋千,斗草聚、雙雙游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莫怪精神都素淡,全諳千載松頭。羽人幽意苦相投。殷勤爭點寫,展轉動吟酬。
況有咸陽兄弟事,教人聞見忘憂。我生曾是眷仙標。一從揮灑后,相繼未能休。
野岸孤舟,斷橋明月穿流水。雁聲嘹嚦。雙落行人淚。
去歲吾家,曾插黃花醉。今那是。杖藜西指。看即成千里。
連云衰草,連天晚照,連山紅葉。
西風正搖落,更前溪嗚咽。
燕去鴻歸音信絕。問黃花、又共誰折。
征人最愁處,送寒衣時節。
吳船窄。吳江岸下長安客。
長安客。驚塵心緒,轉蓬蹤跡。
征鴻也是關河隔。孤飛萬里誰相識。
誰相識。三更月落,斗橫西北。
雪似楊花飛不定。枝上凍禽昏欲暝。
寒窗相對話分飛,簫鼓靜。燈炯炯。一曲陽關和淚聽。
酒入離腸愁欲凝。往事不堪重記省。
勸君莫上玉樓梯,風力勁。山色暝。忍看去時樓下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