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傳 報國寺松
如組。如舞。卑枝伏蠖。高枝蹲虎。
夕陽楚楚。畫出影兒相賭。筆力空今古。
公孫劍舞張顛墨,堪相匹。千載成三絕。
煙如縈。云如迎。一更鐘定野魈鳴。
如組。如舞。卑枝伏蠖。高枝蹲虎。
夕陽楚楚。畫出影兒相賭。筆力空今古。
公孫劍舞張顛墨,堪相匹。千載成三絕。
煙如縈。云如迎。一更鐘定野魈鳴。
松樹的枝干如絲帶般纏繞,似在翩翩起舞。低枝好似伏地的尺蠖,高枝如同蹲踞的猛虎。夕陽下松樹的樣子楚楚動人,它的影子仿佛在相互較量。描繪它的筆力堪稱古今無雙。公孫大娘的劍舞、張旭的狂草書法,都能與這松樹之美相媲美。千年以來這三者成就了絕妙之景。煙霧縈繞,云朵好似在迎接。到了一更天,寺里鐘聲停歇,野外傳來了山魈的鳴叫聲。
如組:像絲帶一樣纏繞。組,絲帶。
卑枝伏蠖:低枝像伏地的尺蠖。蠖,尺蠖,一種昆蟲。
楚楚:鮮明、整齊的樣子。
相賭:相互較量。
公孫劍舞:指公孫大娘的劍舞,她是唐代著名舞蹈家。
張顛墨:指張旭的書法,張旭被稱為“張顛”,其草書風格豪放。
三絕:指松樹、公孫劍舞、張旭書法三者絕妙。
野魈:山中的鬼怪。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報國寺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氛圍,詩人可能在游覽報國寺時,被寺中的松樹所震撼,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詞。當時或許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有閑情逸致去欣賞自然之美并進行創作。
這首詞主旨是贊美報國寺松的壯美與獨特。其突出特點是運用豐富的比喻和對比,生動展現松樹姿態。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創作才華。
野亭歌罷指西秦,避俗爭名興各新。
碧帶黃麻呈縹緲,短竿長線弄因循。
夜潮分卷三江月,曉騎齊驅九陌塵。
可惜人間好聲勢,片帆羸馬不相親。
七子風騷尋失主,五君歌誦久無聲。
調和雅樂歸時正,澄濾頹波到底清。
才大始知寰宇窄,吟高何止鬼神驚。
葉公好尚渾疎闊,忽見真龍幾喪明。
謝家山水屬君家,曾共持鉤擲歲華。
竹里竹雞眠蘚石,溪頭???踏金沙。
登樓夜坐三層月,接果春看五色花。
昨日西風動歸思,滿船涼葉在天涯。
荊州未解圍,小縣結茅茨。
強對官人笑,甘為野鶴欺。
江春鋪網闊,市晚鬻蔬遲。
子美猶如此,翻然不敢悲。
故鄉朝夕有人還,欲作家書下筆難。
滅燭何曾妨夜坐,傾壺不獨為春寒。
遷來鶯語雖堪聽,落了楊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輪長在桂珊珊。
東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峰插翠微。
人在下方沖月上,鶴從高處破煙飛。
巖深水落寒侵骨,門靜花開色照衣。
欲識蓬萊今便是,更于何處學忘機。
每思聞凈話,雨夜對禪床。
未得重相見,秋燈照影堂。
孤云終負約,薄宦轉堪傷。
夢繞長松塔,遙焚一炷香。
低著煙花漠漠輕,正堪吟坐掩柴扃。
亂沾細網垂窮巷,斜送陰云入古廳。
鎖卻暮愁終不散,添成春醉轉難醒。
霽來還有風流事,重染南山一遍青。
傳聞殊不定,鑾輅幾時還。
俗易無常性,江清見老顏。
夜船歸草市,春步上茶山。
寨將來相問,兒童競啟關。
何處狂歌破積愁,攜觴共下木蘭舟。
綠泉濺石銀屏濕,黃鳥逢人玉笛休。
天借煙霞裝島嶼,春鋪錦繡作汀洲。
一年一電逡巡事,不合花前不醉游。
傾朝朱紫正駢闐,紅杏青莎映廣筵。
不道樓臺無錦繡,只愁塵土撲神仙。
魚銜嫩草浮池面,蝶趂飛花到酒邊。
日暮驊騮相擁去,幾人沉醉失金鞭。
多感京河李丈人,童蒙受教便書紳。
文章至竟無功業,名宦由來致苦辛。
皎日還應知守道,平生自信解甘貧。
孤單所得皆逾分,歸種敷溪一畝春。
春日皇家瑞景遲,東風無力雨微微。
六宮羅綺同時泊,九陌煙花一樣飛。
暖著柳絲金蘂重,冷開山翠雪棱稀。
輸他得路蓬洲客,紅綠山頭爛醉歸。
何宋清名動粉闈,不才今日偶陳詩。
考功豈敢聞題品,水部猶須系挈維。
積雪巷深酬唱夜,落花墻隔笑言時。
紫垣名士推揚切,為話心孤倍感知。
猶子在天末,念渠懷渭陽。
巴山偶會遇,江浦共悲涼。
謫宦君何遠,窮游我自強。
瘴村三月暮,雨熟野梅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