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 秋思
羅衫拋卻。底事浮云如此薄。風動簾鉤。蕩起瀟湘十里秋。
闌干西角。又見梧桐黃葉落。夕照難留。一抹胭脂上畫樓。
羅衫拋卻。底事浮云如此薄。風動簾鉤。蕩起瀟湘十里秋。
闌干西角。又見梧桐黃葉落。夕照難留。一抹胭脂上畫樓。
褪去輕薄的羅衫,為何浮云如此淡薄?風輕輕吹動簾鉤,蕩起了瀟湘兩岸十里秋色。獨自立在欄桿西角,又見梧桐葉黃飄落。夕陽難以停留,一抹如胭脂般的霞光漫上畫樓。
底事:為何,為什么。
瀟湘:此處代指清深的江水,常與秋景關聯,增添詞境的悠遠。
闌干:即欄桿。
夕照:夕陽的余暉。
胭脂:此處形容夕陽的紅色,色澤鮮明。
此詞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為秋日所作。或為文人觸景生情,借秋景抒懷;亦可能為閨中視角,通過衣飾(羅衫)、樓居(畫樓)等細節,反映秋日獨處的細膩心緒。
全詞以'秋思'為核心,通過秋景的層疊描寫(羅衫、浮云、風簾、梧桐、夕照),勾勒出秋日特有的蕭瑟與余韻,情感含蓄而深沉,語言凝練婉約,是典型的秋意抒情小令。
獨樂人聞新法新,
定應翻作獨愁人。
墓碑一仆黨碑立,
已覺園花埋戰塵。
背水未成韓信陣,
明星已隕武侯軍。
平生一點不平氣,
化作祝融峰上云。
王郎膽氣欲吞海,縱酒高陽三十載。千金不惜贈荊卿,雙璧持將結朱亥。
去年烽火警榆州,慷慨辭家赴遠游。倒捲黃沙擒頡利,輕飛白羽落旄頭。
縱橫豪氣誰能惜,百戰功高不收籍。貂裘弊盡還復來,卻向秦樓夜吹笛。
我勸王郎休嘆嗟,應知人世有張華。吳鉤本是連城價,莫使光芒蝕土花。
青山寂無人,空陂澹流水。垂楊不勝春,搖搖蘸清泚。
涼月滿荒原,長空白露繁。偶來疏柳下,倚杖欲何言。
落木凌秋下,青山對面開。澄江可消酒,隨意放船來。
夜下竹林灘,水平船不動。倚棹醉眠人,襟懷浩難共。
星耿耿,石悠悠。
小夢依依鸚鵡洲。
菡萏冰河通繡帳,玲瓏碧月下金鉤。
新作春野亭。
混沌太古色,江山煙霧中。草堂無俗客,日日來春風。
年拋造化外,氣入煙霞間。夕陽林下路,白發照青山。
素琴本無弦,白云本無心。虛舟在野外,知他浮與沉。
層陰閉六合,萬徑無行蹤。老翁不僵手,一絲繫春風。
搶榆天漢并逍遙,豈有狂夫愛折腰。老去蛾眉虛見妒,病來雞骨不辭銷。
孤松句忝劉楨贈,小草慚從謝傅招。為報此生能自決,時清處處好漁樵。
毋言腐鼠嚇鹓雛,老馬時時倦道途。薄宦何曾甘薏苡,新詩真自得明珠。
一歸吾氣差猶王,三折浮名舊已無。最羨冥鴻先矯翼,與君輪日長江湖。
群峰青不斷,疊磴出林間。雨洗飛龍徑,云藏大鳥山。
南流收粵海,北嶠拱閩關。精舍何年筑,秋風有客還。
鼓角聲何處,殘碑不可尋。田功迫秋急,山氣入城深。
舊俗仍高髻,遺民半客音。驅車來訪古,空作繡衣吟。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朝暮何所事,悠悠對香山。
香山長向人,行人乃暫還。
馮唐易老幾春秋,瞬息竟成水上漚。
有女承家添色笑,無兒繼后忘短修。
天涯衰老誰青眼,自古騷人易白頭。
猶得身輕平靜過,桑榆雖晚一枝投。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自負時。
暖日才從桃李過,涼風又向芰荷吹。
月華正似金波溜,雪片還如柳絮飛。
此樂太平然后見,堯夫非是愛吟詩。
樓臺日暖,倒影池塘,動搖金碧。闌干愁倚,垂楊無力。
門外青青草滿,埋沒盡、當時行跡。爭堪白晝遲遲,光射紗窗塵隙。
陌上金鞍繡轂。恨薄悻無端,五陵狂客。撩花惹柳,誤煞錦屏琴瑟。
轉眼匆匆九十。又紅雨、桃溪狼藉。愁眠雨過黃昏,一夢等閑拋擲。
出游休問我西東,
去去惟尋萬竹翁。
幽趣翠華相得處,
忽逢明月與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