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燈下懷所欽
情人曠顏色,空此九微燈。
今夕始三五,今年思舊朋。
愁聽火鳳唱,夢到燭龍升。
春雪如相映,山陰棹已乘。
情人曠顏色,空此九微燈。
今夕始三五,今年思舊朋。
愁聽火鳳唱,夢到燭龍升。
春雪如相映,山陰棹已乘。
思念的人長久未見容顏,只有這九微燈空自明亮。今夜才是正月十五元夕,今年更深深思念舊日友人。愁悶地聽著《火鳳》樂曲,夢中仿佛見到燭龍飛升。春雪與燈火交相輝映,恍惚已乘舟前往山陰訪友。
九微燈:古代一種裝飾華美的燈,《漢武內傳》載西王母賜漢武帝九光九微燈。
三五:指農歷每月十五,此處指元夕(元宵節)。
火鳳唱:指《火鳳曲》,古代樂府曲名,多表哀婉之情。
燭龍:傳說中銜燭照亮九陰的神獸,《山海經》載其“視為晝,瞑為夜”,此處或喻時光流轉或夢境虛幻。
山陰棹:用東晉王子猷雪夜乘舟訪戴逵典故(《世說新語》),喻急切尋訪友人。
此詩當為元夕(元宵節)燈夜所作。詩人獨處燈前,見萬家燈火而自身孤寂,觸景生情,追憶舊友,或因友人遠別、聚少離多,故借元夕團圓之景抒發思念。具體創作時間及詩人背景無明確記載,可推測為唐代文人觸景懷友之作。
全詩以元夕燈夜為背景,通過燈影、樂曲、夢境、春雪等意象,結合王子猷訪戴典故,層層遞進抒發對舊友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摯,手法含蓄,是古代懷友詩中情景交融的典型之作。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 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淺紅淡白間深黃,簇簇新妝陣陣香。 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 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
鷗雨分涼,魚云織暝,一蓬山色依然。瘦影斜陽,碧天搖夢成煙。仙山依舊無消息,奈東風、換了啼鵑。剩樽前、點點殘紅,飛近箏弦。 憑欄休說當時事,只叢祠簫鼓,流水鴉邊。一片凄陰,可堪送我華年。天涯何處無芳草,到春深、便覺堪憐。好留連、未是黃昏,休促回船。
春水綠吳舲。江湖聽雨程。二十年、夢醒銀燈。又是江南梅子熟,有幾點、打窗聲。 殘月冷如冰。愁人心上明。一絲絲、淚寫吳綾。門外綠楊風正起,休念與、落花聽。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雁,行路艱難。青泥小劍關,紅葉湓江岸,白草連云棧。功名半紙,風雪千山。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傷情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 獸爐沉水煙,翠沼殘花片。 一行寫入相思傳。
為誰忙,莫非命。西風驛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發星星。釣魚子陵,思莼季鷹,笑我飄零。
林深藏卻云門寺,回首若耶溪。 苧蘿人去,蓬萊山在,老樹荒碑。 神仙何處,燒丹傍井,試墨臨池。 荷花十里,清風鑒水,明月天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