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送人之魯郡賦得堯祠
一尊君但飲,策馬指堯祠。
萬古瞻如日,孤臣正到時。
春階數蓂莢,故國見茅茨。
借問巢由事,今人那得知。
一尊君但飲,策馬指堯祠。
萬古瞻如日,孤臣正到時。
春階數蓂莢,故國見茅茨。
借問巢由事,今人那得知。
您且飲下這杯酒,驅馬直指那堯祠而去。堯祠歷經萬古仍被瞻仰如日月,我這孤獨的臣子此刻正好抵達。春日的臺階上數著蓂莢的葉片,在故鄉看到的是茅草屋頂。試問巢父、許由的故事,如今的人又有誰能真正了解?
一尊:一杯酒。尊,同“樽”,酒器。
但:只管,盡管。
堯祠:祭祀上古帝王堯的祠堂,故址在今山東曲阜附近。
萬古:極言時間久遠。
瞻:瞻仰,仰望。
孤臣:孤立無援或不受重用的臣子,此處為詩人自指。
蓂(míng)莢:傳說中堯時的瑞草,每月初一至十五每日生一葉,十六至月末每日落一葉,古人以此計日。
茅茨(cí):茅草蓋的屋頂,代指簡陋的房屋。
巢由:巢父與許由,均為傳說中堯時的隱士,堯欲禪讓帝位予二人,均堅辭不受。
此詩或作于詩人于人日(正月初七)送友人前往魯郡(今山東曲阜一帶)時。魯郡為堯文化影響深遠之地,詩人因友人行程提及堯祠,觸景生情,借追思上古賢君隱士,抒發對高潔品格的推崇。
全詩以送友為引,由堯祠起興,借蓂莢、茅茨等意象,聯及巢由故事,既展現對先賢德澤的追慕,亦暗含對時人難繼古風的感慨,語言古樸,用典自然,是一首融送別、懷古于一體的佳作。
一幅征帆掛柳陰,客邊送客忍分襟。鳳孤暫失三山侶,驥老終存萬里心。汀臥白鷗知浪靜,花飛紅雨覺春深。別來使我添惆悵,落日哀猿幾處吟。
天挺英雄入彀中,堂堂自有古人風。飛機力贊興龍業,唾手能收汗馬功。四海威名方共仰,一時才武更誰同?潁川不是留黃霸,行拜中書作相公。
人說桃源是隱民,神仙幻景即非真。如何谷口漁舟路,不許人間再問津。
三秋桂子玉舒花,天上樓臺出帝家。只許阿兔操杵臼,不知更有玉蝦蟆。
玉肌翠袖,較似酴醾瘦。幾度熏醒夜窗酒。問炎洲何事,得許清涼,塵不到,一段冰壺剪就。晚來庭戶悄,暗數流光,細拾芳英黯回首。念日暮江東,偏為魂銷,人易老、幽韻清標似舊。正簟紋如水帳如煙,更奈向,月明露濃時候。
青衫猶憶去年時,風范于今便作師。席煖圣賢清入骨,吟窮苜蓿苦添髭。慣通鄉話如歸鳥,更鑿芳心為守雌。荔子不能羈客思,安排博帶綰青絲。
北來尋弟意何長,梁沼孤鴻又夕陽。消息難真悲道路,飄零未定感星霜。獨吟靈運三春草,誰見初平萬石羊。早晚相逢話丹訣,洞庭回首樹蒼蒼。
迎秋先稼登場早,帶梗生拗盈札。鑄棉房小,羨簇蓮堆菡,翠瓜棱八。紫媚餐香,襯膩綠、玄裳悄脫。瑤華淡、青襄自碧,多子比茄棳。嵌就層層臺砌。訝密繞金錘,漸哆銅缽。脆馨沖鼻,斗烙餅團酥,茗邊芳滑。一飯經時,巨勝軟、緒絲獨戛。粞千點、紅冰綻后,誰療阮郎渴。
天寒水清石齒齒,杏葉初黃豆花紫。舞榭歌臺不見人,頭白烏啼月明里。當時豪俠傾五侯,一榮一枯八十秋。綠珠亦解死金谷,草露作淚無時流。
四海多兄弟,交情子獨親。方將尋舴艋,何意畫麒麟。簿領淹豪士,江湖著散人。相看俱老大,喜見二毛新。
風飄飄兮揚塵。野寂寞兮無人。舟何為兮山阿,車何為兮水濱。北望楚兮東望秦。倒江河兮亂星辰。天門窈窕兮重九闉。愿有言兮遠莫陳。虎豹颬颬兮為喜為瞋。橫流涕兮瞻蒼旻。心馮噫兮不能伸。麋有角兮龍有鱗。空山寂寥兮吾誰與鄰。
宿霧霏微御柳青,水晶簾捲見殘星。傳言禁漏聲休促,昨夜君王酒未醒。
興工愿力經營地,樓閣咄嗟金碧開。滿院青春人不管,一庭蒼蘚客閑來。
土穴秋來,溫溫漸覺陽和勝。幽棲興。道家偏稱。疏懶多貧病。凜冽天寒,葉落山川凈。窗前競。雪飄風勁。熱焙閑吟詠。
樓上煙云怪不來,樓前飛紙落成堆。非關文字須重看,卻被江山未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