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四首 其二
芙蓉堂下水溟溟,老去難禁此段清。
喚取王郎吹玉笛,愁來要聽水龍聲。
芙蓉堂下水溟溟,老去難禁此段清。
喚取王郎吹玉笛,愁來要聽水龍聲。
芙蓉堂下的水流一片迷茫,年老后難以承受這一段清澈的景致。叫來王郎吹奏玉笛,發愁時想要聆聽那如水中蛟龍般的笛音。
溟溟(míng míng):形容水勢廣闊迷茫的樣子。
禁(jīn):承受,忍受。
清:此處指清幽的水色或氛圍。
水龍聲:形容笛聲激越悠揚,如水中蛟龍的聲響;或暗指笛曲的一種風格。
此詩為組詩《詩四首》中的第二首,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可能作于作者晚年,時處芙蓉堂下,面對迷茫清潤的水景,因年老體衰觸發內心感慨,故喚友人吹笛以寄懷。
全詩以水色起興,以笛聲收束,通過清景與愁思的對照,展現了晚年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感與內心的孤寂。語言質樸而意境悠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品佳作。
法許廬山遠,詩傳休上人。
獨歸雙樹宿,靜與百花親。
對物雖留興,觀空已悟身。
能令折腰客,遙賞竹房春。
衡陽雙峽插天峻,青壁巉巉萬余仞。此中靈秀眾所知,草書獨有懷素奇。
懷素身長五尺四,嚼湯誦呪吁可畏。銅瓶錫杖倚閑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牋,蒲葵絹素何相鮮。忽作風馳如電掣,更點飛花兼散雪。寒猨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
君不見張芝昔日稱獨賢,君不見近日張旭為老顛。二公絕藝人所惜,懷素傳之得真跡。
崢嶸蹙出海上山,突兀狀成湖畔石。一縱又一橫,一欹又一傾。臨江不羨飛帆勢,下筆長為驟雨聲。
我牧此州喜相識,又見草書多慧力。懷素懷素不可得,開卷臨池轉相憶。
秋日登滑臺,臺高秋已暮。
獨行既未愜,懷土悵無趣。
晉宋何蕭條,羌胡散馳騖。
當時無戰略,此地即邊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閑喜臨眺,感物傷游寓。
惆悵落日前,飄飖遠帆處。
北風吹萬里,南雁不知數。
歸意方浩然,云沙更廻互。
甫也諸侯老賓客,罷酒酣歌拓金戟。
騎馬忽憶少年時,散蹄迸落瞿塘石。
白帝城門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
粉堞電轉紫游韁,東得平岡出天壁。
江村野堂爭入眼,垂鞭亸鞚凌紫陌。
向來皓首驚萬人,自倚紅顏能騎射。
安知決臆追風足,朱汗驂驔猶噴玉。
不虞一蹶終損傷,人生快意多所辱。
職當憂戚伏衾枕,況乃遲暮加煩促。
明知來問腆我顏,杖藜強起依僮仆。
語盡還成開口笑,提攜別埽清谿曲。
酒肉如山又一時,初筵哀絲動豪竹。
共指西日不相貸,喧呼且復杯中淥。
何必走馬來為問,君不見嵇康養生遭殺戮。
君不見富家翁,舊時貧賤誰比數。一朝金多結豪貴,萬事勝人健如虎。
子孫成行滿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自矜一身忽如此,卻笑傍人獨愁苦。
東鄰少年安所如,席門窮巷出無車。有才不肯學干謁,何用年年空讀書。
高閣朱欄不厭游,蒹葭白水遶長洲。
孤云獨鳥川光暮,萬井千山海色秋。
清梵林中人轉靜,夕陽城上角偏愁。
誰憐遠作秦吳別,離恨歸心雙淚流。
宋玉怨三秋,張衡復四愁。
思鄉雁北至,欲別水東流。
倚樹看黃葉,逢人訴白頭。
佳期不可失,落日自登樓。
天寒鳥已歸,月出人更靜。
土室延白光,松門耿疎影。
躋攀倦日短,語樂寄夜永。
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
大師京國舊,德業天機秉。
從來支許游,興趣江湖迥。
數奇謫關塞,道廣存箕潁。
何知戎馬間,復接塵事屏。
幽尋豈一路,遠色有諸嶺。
晨光稍曚昽,更越西南頂。
沴氣清金虎,兵威壯鐵冠。
揚旌川色暗,吹角水風寒。
人對輜??醉,花垂睥睨殘。
羨歸丞相閣,空望舊門欄。
亂流自茲遠,倚檝時一望。
遙見楚漢城,崔嵬高山上。
天道昔未測,人心無所向。
屠釣稱侯王,龍蛇爭霸王。
緬懷多殺戮,顧此生慘愴。
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閑放。
草色隨驄馬,悠悠共出秦。
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猨聲在四隣。
青門一分首,難見杜陵人。
斤溪數畝田,素心擬長往。
繄君曲得引,使我纓俗網。
風塵豈不勞,道義成心賞。
春郊桃李月,忍此戒征兩。
姚公美政誰與儔,不減昔時陳太丘。
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驄馬游。
東山高頂羅珍羞,下顧城郭銷我憂。
清江白日落欲盡,復攜美人登彩舟。
笛聲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燈前往往大魚出,聽曲低昂如有求。
三更風起寒浪涌,取樂喧呼覺船重。
滿空星河光破碎,四座賓客色不動。
請公臨深莫相違,回船罷酒上馬歸。
人生歡會豈有極,無使霜過霑人衣。
愛爾無羈束,云山恣意過。
一身隨遠岫,孤櫂任輕波。
世事關心少,漁家寄宿多。
蘆花泊舟處,江月奈人何。
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嵷枝相樛。
木葉黃落龍正蟄,蝮蛇東來水上游。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劒欲斬且復休。
鳴呼六歌兮歌思遲,溪壑為我回春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