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螢
剛是沿溪飄泊。忽又隨風前卻。暗地恁相夸。可憐他。
那個輕紈兜住。何處碧紗籠去。到處只惺惺。卻輸卿。
剛是沿溪飄泊。忽又隨風前卻。暗地恁相夸。可憐他。
那個輕紈兜住。何處碧紗籠去。到處只惺惺。卻輸卿。
剛才還沿著溪岸漂泊,忽然又隨著風勢后退。暗中如此自夸,實在可憐它。哪有輕紈能夠兜住?哪有碧紗籠能帶走?處處只是清醒機警,卻終究輸給了你。
剛是:方才、剛才。
前卻:進退,此處指隨風后退。
恁(nèn):如此、這樣。
輕紈(wán):輕薄的絲織品,如細絹。
碧紗籠:綠色紗制的罩子,常用來護物或裝飾。
惺惺:清醒、機警的樣子。
輸卿:輸給你(指螢火蟲或所詠對象)。
此詞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詞人觀察夏夜螢火蟲動態后即興所作,通過微小生物的狀態映射對生命、際遇的思考。
全詞以螢火蟲為喻,通過細膩的動態描寫,展現其漂泊無依的狀態,語言淺近而意蘊悠長,體現詞人對自然與生命的敏銳感知。
覽鏡忽自問,何方一病翁。生涯管城外,本貫醉鄉中。筆硯今都廢,尊罍久屢空。又將數莖雪,憔悴見西風。
今日是花朝,愁隨春半銷。山容留雨潤,柳色借煙嬌。世亂懷芝草,年豐驗麥苗。海天光霽少,云密谷風飄。紫禁青春入,曾看輦路花。擾擾逢世運,老大惜年華。供饌晨挑菜,分泉午試茶。太平應有日,歸理舊生涯。
鳥道由來險,經行感客心。蛩聲吟亂葉,虎跡印深林。零露沾衣濕,輕嵐障日陰。王程未可住,四牡正骎骎。
虬髯鐵干老嶙峋,氣格儼然冠劍臣。應為孤高多絕物,未妨偃蹇且全身。雪中屈折如頹玉,雨后淋漓又吐茵。撫手摩挲三嘆息,世間那有獨醒人。
冰封世界新圮裂。雪在燒、千紅烙碣。精魂循例光中沸。伴斜陽唇色,死生同烈。風刀始磔虬龍骨。破虛空、甲鱗紛爇。春心厄夜逢喋血。正摶飛投火,肝膽灼熱。
三杯兀兀元如道,一覺昏昏恰似真。不識香山慵睡意,知音自有個中人。
易戒履霜防漸長,于今三度見堅冰。腐儒無識空憂嘆,自有伊周贊五行。
身世吾垂老,中原此上樓。陰陽真去鳥,天地本虛舟。王屋千峰伏,黃河一線流。晴沙暮浩浩,羨爾自行鷗。
新柳疏篁繞我廬,門前清浸映芙蕖。人間萬慮俱消盡,不盡除非是讀書。
泠泠三弄曲,疊疊我傷心。昨與梅花別,歸來雪滿襟。
白云東南相蕩浮,中有隱者之飛樓。千峰影落華蓋晚,一水寒通彭蠡秋。鮫人機杼或聞響,山鬼窟宅疑藏幽。為問仙家借黃鵠,我欲題詩來上頭。
亂帆秋影半江樓,燕語滄涼傍客舟。便去揚州且明日,故鄉今夜有人留。
宮中六更初罷鼓,藍田璽玉沈崖浦。廬陵忠肝一斗血,去作燕然山下土。桐江水落秋日頹,有客歌上嚴光臺。石根敲斷鐵如意,萬里北魂招不來。西風又涸灤河水,故老寥寥知者幾。珍重睢陽季葉孫,箋簡能裨兩朝史。
燎原何事倚春城,誰使炎炎日夜明。上客何功徒爛額,自他有耀獨關情。夏馀燼在疇相合,陳后灰然孰并京。寄語青陽休泄泄,時膏速向曉云行。
北亭望南隩,高林懸薜蘿。日莫烏聲急,時聞勞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