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禪者歸蜀
出劍門兮入劍門,
眼空寰宇一閑身。
杖挑一滴江南水,
散作西川劫外春。
出劍門兮入劍門,
眼空寰宇一閑身。
杖挑一滴江南水,
散作西川劫外春。
離開劍門又進入劍門,眼中空闊只余一副閑適自在的身軀。禪杖挑著一滴江南的水,將其散作西川劫難外的春色。
劍門:位于今四川劍閣縣北,為古蜀道重要關隘,因兩崖對峙如門得名。
寰宇:指整個天下、宇宙。
劫:佛教術語,原指極長的時間單位,后引申為災難、劫數。此處指西川經歷的災禍。
杖:禪杖,僧人外出所攜法器,象征修行與度化。
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詩人觀察禪者歸蜀行跡后所作。詩中‘出劍門入劍門’或指禪者往返蜀地修行,‘劫外春’可能暗合當時西川經歷戰亂后亟需生機的社會背景,體現詩人對禪者度化眾生的關注。
此詩通過描寫禪者歸蜀的行跡,塑造了一位超脫世俗、心懷普濟的禪者形象。全詩以小見大(一滴水分作春),融合禪意與自然意象,語言凝練而意境空闊,是一首兼具哲理與詩意的禪趣之作。
說劍真無匹,論文亦有神。氣高真傲兀,頭白自漂淪。我正思前輩,誰當繼后塵。江南春草綠,何處覓行人。
煙雨艷陽天,山花發杜鵑。魂愁數葉暗,血漬一叢鮮。正色爭炎日,重臺沓絳箋。春風幾開落,遺恨自年年。
劍氣凌東越,奎文映紫垣。人倫開藻鑒,禮數起龍門。白發存知己,丹心奉至尊。漢庭如物色,虛薄詎須論。
端正樓空,琵琶冷、月高弦索。人換世、世間春在,幾番花落。縹緲馀情無處托,一枝梅綠橫冰萼。對淡云、新月炯疏星,都如昨。蕭閑老,平生樂。借秀色,明杯杓。吐凌云好句,張吾丘壑。此樂莫教兒輩覺,微官束置高高閣。便歸來、招我雪霜魂,春邊著。
嵐光浮翠護朝寒,秋入千巖氣欲丹。舊約山林偕小隱,晴窗閒共展圖看。
山寒藹瞑姿,楓老帶漲痕。蘭摧桂亦折,往往歸其根。萬籟各收聲,一氣中自存。鼻斤無可斲,尻駕不復奔。孤光照獨夜,月落低金盆。金氣天與高,燈燼宵正繁。暗蛩露下績,潛虬浪中翻。幽人醉清夜,一笑空罍尊。遇勝獨心詣,了了見目存。但憂兒輩覺,難與俗人言。寥寥犬吠村,微月耿黃昏。雞豚市井空,虎豹窟宅尊。元龍百尺樓,獨臥誰與論。酒圣且復中,愁魔自驚奔。彈鋏歸去來,稚子候柴門。
西郊芳草碧于天,柳葉梨花盡帶煙。故國可憐人事改,春春春在馬蹄邊。
一冬行李為誰忙,十里移居共此鄉。樂事漸從今日盛,病懷何啻去年狂。勸酬擬放千杯酒,風雨應知幾對床。更喜星聯太丘宅,每隨清燕共焚香。
一庵臨古岸,初日出幽林。是處有人住,靜中聞梵深。清聲宜水鶴,馀響答風琴。直入紅塵去,知音不可尋。
高樓夜伴山中宿,清磬寥寥百草芬。巢鳥近人飛始覺,巖僧隔竹語相聞。坐深四嶺渾無月,衣冷蒼松半是云。故里不堪歸夢繞,何時衾枕更隨君。
新為鄰人短筑墻,竹邊小徑舊升堂。病馀謝客渾無事,童子猶嫌洗硯忙。
月出采香洲,吳娘唱柂樓。垂虹楊柳暗,鶯脰白蘋秋。故國蒼茫別,美人遲暮愁。夫君若萱草,一見即忘憂。
誰言粉白但閑居,紉補尚煩金十奴。治得棼絲有條理,卻嫌紅女未工夫。
良夜維舟次,題詩最憶君。微鐘花外度,清笛月中聞。燈報庭闈喜,杯從故舊分。西城駐馬日,還與入山云。
樓頭欹枕對斜曛,疏懶三分病一分。睡起數杯澆磊磈,笑拈綵筆欲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