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客閨中四時曲 春
草長花落遍關山,久客翻愁歸路艱。遂使子規空叫月,三春不見有人還。
為愛芙蕖水上開,漫將羅襪染芳埃。并頭欲折何曾折,才入木蘭風雨來。
瑤琴寶瑟寂無聲,只有寒螀柱下鳴。海月一輪通夕照,姮娥應悉此中情。
庭樹紛紛霰作花,北風吹卷入窗斜。天山積雪無歸路,不是征人不憶家。
草長花落遍關山,久客翻愁歸路艱。遂使子規空叫月,三春不見有人還。
為愛芙蕖水上開,漫將羅襪染芳埃。并頭欲折何曾折,才入木蘭風雨來。
瑤琴寶瑟寂無聲,只有寒螀柱下鳴。海月一輪通夕照,姮娥應悉此中情。
庭樹紛紛霰作花,北風吹卷入窗斜。天山積雪無歸路,不是征人不憶家。
春草生長落花鋪滿關山,久居客鄉反愁歸程艱難。子規空對明月聲聲啼喚,整個春季不見有人歸還。喜愛荷花在水面綻放,羅襪沾染上芬芳塵埃。想折并蒂蓮卻未折取,剛入木蘭舟便風雨襲來。瑤琴寶瑟寂靜無聲音,只有寒蟬在柱下悲鳴。海上明月整夜照人間,嫦娥應知這其中離情。庭院樹木落雪似花開,北風吹雪斜飛入窗來。天山積雪阻斷歸鄉路,不是征人不想把家還。
子規:杜鵑鳥,傳說其啼聲悲切,常象征思念歸鄉之情。
三春:春季的三個月,即孟春、仲春、季春。
芙蕖:荷花的別稱。
寒螀(jiāng):秋蟬或蟋蟀,此處指秋蟲,鳴聲凄涼。
姮(héng)娥:即嫦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子。
霰(xiàn):雪珠,小冰粒。
天山:此處代指邊塞遙遠之地。
此詩為‘和客’之作,即和答友人同題作品,主題聚焦‘閨中春思’。古代因戰亂、戍邊等原因,游子或征人久客不歸是常見社會現象,詩人借此題材擬閨中女子口吻,反映民間離亂之苦與思歸之情。
全詩以四時之景串聯,通過春到冬的景物變換與細節描寫,層層遞進展現閨中女子的思念與愁緒,既寫盼歸之切,亦含對歸難的理解,情感真摯,是閨怨詩中情景交融的典型之作。
泥牛初破臘,雞骨未占年。云霧揮盈紙,蛟龍欲上天。悠悠拚日月,了了見魚鳶。溫養爐中火,香飄一線煙。
柏芽熏肉油煎餅,土產山珍沸火鍋。縱使顰兒逢此景,也應無力止饞魔。
城荒寺古冷于冰,絳帳誰燒照佛燈。閒繞空階觀石刻,偶聞音語得鄉僧。
風拂塵徽,雨侵涼榻,才動秋思。緩酒銷更,移燈傍影,凈洗芭蕉耳。銅華滄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算陰晴,渾似幾番,渭城故人離會。青樓舊日,高歌取醉,喚出玉人梳洗。紅葉流光,蘋花兩鬢,心事成秋水。白凝虛曉,香吹輕燼,倚窗小瓶疏桂。問深宮,姮娥正在,妒云第幾。
星隕轅門上將才,延陵掛劍重堪哀。故人不盡羊曇淚,忍向西州問草萊。
千里驊騮氣,飛陽尺素中。可憐曹霸在,淚與汗花紅。
秋風吹大荒,秋月滿河梁。尺書問馬走,一枕遍羊腸。羊腸幾屈曲,輪鞅聲相續。句里孟門青,意中淇水綠。綠水如絲流,青天去不收。王猷興欲盡,衛玠始生愁。愁人自宛宛,日長歲苦短。蘼蕪虛早齊,不睹松柏晚。
帝京重九日,朋舊共開樽。地遠城西寺,臺高薊北門。云光移塔影,山勢斷河源。忽睹南征雁,令予思故園。
塘上鉤簾對晚香,不知斜日已侵床。江妃自惜凌波襪,長在高荷扇影涼。
黃堂事簡文書靜,翰墨淋漓興轉奇。筆底光風生九畹,圖中香雪滿南枝。郡城翠靄甘棠樹,道路人傳德政碑。早晚課功朝鳳闕,客窗有待話襟期。
不識夫君面,哀從何處生。情濃堪破戒,身后卻知名。宰木寒煙拱,幽堂野日明。石田有賢胤,風樹振芳聲。
歷盡斧斤厄,重生向碧穹。深根原不改,浩劫豈能窮。干記諸天雪,枝吟萬壑風。遙知春有待,不語蓄蔥蘢。
老僧七十六春秋,霜滿修眉雪滿頭。見說故人揩病目,幾時攜杖入西州。
客賀當長至,渠生履歲和。更衣起自慶,醉酒坐同歌。身世浮沉甚,田園蕪穢多。吾今只若此,知爾復如何。
星郎南代大家巡,海國東停使者輪。繡斧寧為暴公子,朱顏妒殺尹夫人。篝燈疏草三吳淚,隱篋蕓編萬古身。怪得弇園霜色薄,尊前笑語盡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