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唐史 王圭
斥姬援祖沃君心,
貞觀箴規器獨深。
私廟因循遭糾刻,
可嗟疵玷在球琳。
斥姬援祖沃君心,
貞觀箴規器獨深。
私廟因循遭糾刻,
可嗟疵玷在球琳。
勸諫斥退寵姬,援引祖先德政滋潤君主心田;貞觀年間的規諫之言,其器識尤為深遠。卻因私建家廟因循舊例遭彈劾,可嘆美玉般的賢才竟有如此瑕疵。
斥姬:指王圭曾勸諫唐太宗斥退不當寵信的宮人。
援祖:援引祖先的德政典故以勸諫。
沃君心:如雨露滋潤般啟發君主的心智。
貞觀:唐太宗年號,此指貞觀年間的政治環境。
箴規:勸誡規諫。
器獨深:器量、見識尤為深遠。
私廟因循:因循舊習私自建立家族宗廟(不合禮制)。
糾刻:彈劾、指責。
球琳:美玉,喻指王圭的賢德。
疵玷:玉上的斑點,喻指過失。
此詩為詠史詩,當創作于作者研讀唐史之際。王圭為唐初名臣,以直言敢諫著稱,然其私建家廟一事為史所記。作者通過此詩評述其功過,或為借古喻今,強調對歷史人物應全面客觀評價。
詩中既肯定王圭在貞觀年間以直言規諫輔佐君主的深遠器識,亦指出其因私廟遭彈劾的過失,以'球琳之疵'作喻,客觀呈現歷史人物的復雜性,體現詠史詩'以史為鑒'的核心特點。
秋蛩雖細小,慘毒爾何安。
聚族逾千命,呼雞罄一餐。
世情唯魯莽,吾意憫貪殘。
買縱梧陰下,天全戢羽翰。
無多形勝感興亡,萬里秋陰接點蒼。
石火年華催老大,海天愁思易悲涼。
談經舊掃陽明席,問字誰登叔重堂。
野色江光連鬢影,武鄉祠外倚斜陽。
鬼道常饑渴,
當生憐憫心。
能蠲口中食,
佛贊福田深。
法星入夜動蒼旻,豸史乘驄出要津。
有腳陽春隨玉節,無聲膏雨逐朱輪。
吏循郡邑澄清力,民樂閭閻撫字仁。
最愛皂囊時入奏,天顏有喜直言臣。
訪勝逢遲日,春風拂面生。
浮舟經古渡,倚樹聽流鶯。
地僻人蹤少,云深石徑平。
仙源何處是,一水繞蓬瀛。
幾時不見張公子,風調才情正可人。頗怪歲寒催短景,為君遲送一年春。
秪辦送迎酬過客,那知城市有閒人。何須鳳歷看時令,才有花開便是春。
心應無住生,
慧由定中出。
持有摩尼珠,
東照扶桑日。
三月初十日,猶憶去年時。濃香畫閣微雨,花里識冰姿。
一種柔情俠骨,真解個中冷暖,一笑素心期。消釋頻年恨,還驚兩鬢絲。
多閑阻,難相會,易相離。況兼愁病,只赤妝臺未可隨。
今已緣慳若是。向后不知何似。聚散總難期。箋短言不盡,神與暮云馳。
丁寧風伯莫相催,
莫放船頭容易開。
更語水邊魚與雁,
不妨日日寄書來。
皖江秋浪洗血箭,商芝秦桃滿下縣。
不緣鄭驛廣招賢,世有蕭郎何由見。
卣彝出土鼎傳周,元珠媚川璞不鎪。
胸辨淄澠口唯諾,品藻時出日懸秋。
江城一別三千里,流星掣電十年矣。
忽然名字落吾手,狂叫不及復倒屣。
穎士風流未逐貧,布帆春水度江津。
西州華屋仍花鳥,回首龍門更幾人。
雙義門中立,三株樹上花。誰言風又雪,應為國忘家。
清白丹心在,蒼黃白日斜。舉頭遙北望,尺五聽宣麻。
碌碌真余子,閑閑亦可人。蒼生誰禱祀,白首竟因循。
廣路喧車馬,明時起鳳麟。老懷何日放,只恐墮淄塵。
伯樂之廄無駑駘,豫章之林多瑰材。
相君新坐碧油幢,之子直上黃金臺。
秋風蕭蕭動笳鼓,落葉摵摵鳴樽罍。
將軍手持十萬騎,陣前號令如疾雷。
從事借籌為決勝,運于掌上何恢恢。
蠢茲元昊命螻蟻,西師堂堂難當哉。
況我賢相賢從事,北門無憂宜大開。
子職勤勞眾莫攀,巴丘高節世尤難。一官未抵琴書樂,三釜何如菽水歡。儻有軒裳存妙句,平居豐儉只儒酸。音容渺邈今何在,云黯江南萬木寒。
始別猶承笑語溫,昭暉相望幾晨昏。伻來駭聽言傳異,淚哽悲懷飽不餐。歸拜文帷人已去,痛瞻靈室像徒存。反思博我諄諄意,何日能酬知遇恩。
雨過散馀霞。秋滿晴沙。殘紅飄盡野塘花。潮落潮生渾不管,催換年華。
徙倚玉欄斜。目送歸鴉。高城不見況天涯。為報鯉魚風信惡,早閉窗紗。
已悲傲吏失南山,尚喜王儦峙舊壇。
感愴自應新發白,乖離可使舊盟寒。
篙師徑欲通宵發,我輩深嗟會面難。
月底婆娑燈下語,恍然還是昔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