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唐史 李衛公
能作膏肓遺蕭輔,
更于西北振威雄。
若非明主矜羸老,
幾向高麗棄舊功。
能作膏肓遺蕭輔,
更于西北振威雄。
若非明主矜羸老,
幾向高麗棄舊功。
(李德裕)能夠洞察蕭輔的癥結所在并留下警示,更在西北邊疆振發威嚴雄略。若不是賢明君主憐憫他年老體衰,幾乎要在高麗事務中放棄過去的功勛。
膏肓:古代醫學指心尖脂肪(膏)和心臟與膈膜之間(肓),代指難以根治的問題,此處比喻關鍵弊端。
蕭輔:可能指蕭俛(fǔ),唐穆宗時宰相,主張消兵,后導致藩鎮復叛,此處或指其執政缺陷。
振威雄:展現威嚴與雄才,指李德裕在西北抵御回鶻、平定藩鎮的功績。
矜(jīn):憐憫、顧惜。
羸(léi)老:年老體衰。
高麗:唐時與朝鮮半島政權有往來,此處或代指邊疆事務。
李德裕(封衛國公)是晚唐名相,輔佐武宗實現'會昌中興',但晚年受黨爭排擠。此詩或為后世詠史之作,聚焦其早年功績與對明主的依賴,反映晚唐賢才易折的政治現實。
詩以簡練筆觸概括李德裕的兩大功績(諫蕭輔、振西北),并強調明主支持的重要性,既肯定其才略,也揭示歷史人物成就需時勢配合的規律,是典型的詠史評點之作。
思陵宸翰麗昭回,
閣下金□長紫苔。
試向凌丹尋妙墨,
何時真見白云來。
北游臨河海,遙望中菰菱。
芙蓉發盛華,淥水清且澄。
弦歌奏聲節,仿佛有馀音。
蹀躞越橋上,河水東西流。
上有神仙居,下有西流魚。
行不獨自去,三三兩兩俱。
才子南遷名轉高,乍逢意氣感綈袍。
宦情淡泊寧雞肋,憲府蕭閒亦馬曹。
節駐春城看過雨,夢回蘭署待揮毫。
香清茶熟官衙暮,尚有詞人載濁醪。
移得西湖一種來,
小園已是十年栽。
輸香淺色霜風晚,
合與幽人子細開。
豈不待婚嫁,吾歸吾奈何。
世情先老絕,游興傍秋多。
五老鞭龍到,三江摘葉過。
云空從直上,濯足于銀河。
紅旂白羽尚紛紛,
渭北洮河十萬軍。
歷覽山川窮勝負,
朝廷肯棄奉春君。
河朔三株樹,霜高不受侵。日邊初識面,詩里復論心。愁莫令知處,杯須略放深。弟兄俱絕唱,一世少知音。
身作三吳去,霜從兩鬢侵。羈棲臨老日,牢落少年心。好句何曾得,清秋幾度深。越江憐久客,時送海潮音。
駭浪沖煙,連隊溪外去。繡旗指引千橈,上下隨鼉鼓。玉龍怒吻飛珠,灑作端陽雨。還記、少日承平舊時序。
吟望苦。問愁魄、今何許。待薦蒲樽,渺渺楚江難注。垂老逢辰,莫向葵墻覓題句。夢落菱洲藕渚。
在山泉水清如許,橫海風濤幻亦奇。
入社名流皆北面,傳觴盛會又南皮。
弄孫喜點汾陽頷,偕老欣齊德曜眉。
愧我卻超剛入幕,效顰聊晉祝延詩。
大道無狹邪,全德萬物備。
白日浴咸池,悠然會此意。
熠耀爭微光,鷾鴯矜小智。
欲辨已忘言,滄溟浩無際。
西風運金氣,萬籟含商聲。
寒蛩亦何為,微音最凄清。
幽人倦長夜,拊枕難為情。
朱門沸歌鐘,醉臥鴛鴦屏。
晨雞喚不醒,況乃聞蛩鳴。
蛩聲自酸悽,賴有幽人聽。
古樹云平,荒臺湍激,兩賢留下祠堂。見蛛絲網院,馬莧圍墻。承塵畫壁昏于夢,千年事、陳跡蒼涼。江南游子,無聊側帽,有恨循廊。
迤邐漸下牛羊。響落木西風,颯沓層岡。悵琴聲未杳,蘋藻誰將。擬尋北地韓陵石,呼來語、相伴他鄉。那堪斷碣,摩挲已遍,一笑斜陽。
皋伯通家瑣夕暉,
八年寒食數歸期。
江鄉橘柚花如雪,
不許離人戴一枝。
一片當街百尺深,
行人環轍免苔侵。
塵容俗狀暫窺影,
欲汲寒泉洗此心。
樂守清貧年過年,何須計較苦求錢。
寒灰冷灶難留火,有米無柴慣斷煙。
沽酒旋教懷大放,攤書轉覺興悠然。
浮生事業非無盡,怪底寒儒造化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