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日承黃四茂才君甫元生元醴伯守黃蘇歐八文士元昌元玉元佩元庸伯起伯安廷魁能見攜李英偕赴吳茂才子贊之約即席同賦輕字韻
陶徑憐高會,
群才誼不輕。
同傾桑落醑,
一泛傲霜英。
蒯劍時相合,
絲桐調轉清。
沈酣忘爾我,
深快社中盟。
陶徑憐高會,
群才誼不輕。
同傾桑落醑,
一泛傲霜英。
蒯劍時相合,
絲桐調轉清。
沈酣忘爾我,
深快社中盟。
在如陶潛般高雅的小徑上,珍惜這難得的高朋雅會,眾多才俊的情誼深厚而珍貴。共同飲下桑落美酒,一起賞玩傲霜的菊花。像蒯通的劍般心意相合,琴音流轉清越悠揚。沉醉間忘記彼此界限,為文社中的盟誓深感快意。
陶徑:借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典故,指代高雅清幽的小徑。
桑落醑(xǔ):桑落酒,古代以秋末桑葉飄落時釀造的名酒。
傲霜英:指菊花,因菊花在秋末傲霜而開,故稱。
蒯(kuǎi)劍:代指友情契合,或用“蒯緱”(劍柄的蒯繩)意象,此處喻文人相交如劍相合。
絲桐:指琴,因琴多以桐木制成、弦用絲,故代指樂器。
社中盟:文人結社時的盟誓,此處指雅集文人之間的深厚約定。
此詩作于初冬,作者受黃四茂才等八位文士邀請,與李英同赴吳茂才子贊的雅集之約,眾人即席以“輕”字韻賦詩,記錄此次文人聚會的盛況。
全詩圍繞文人雅集展開,通過飲宴、賞菊、奏樂等場景,突出“誼不輕”的核心,展現文人相交的純粹與社盟的穩固,是清代文人生活與交游的生動寫照。
綠云剪葉,低護黃金屑。占斷花中聲譽,香與韻、兩清潔。 勝絕,君聽說。是他來處別。試看仙衣猶帶,金庭露、玉階月。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富貴寧如節義香,也教青史播余芳。 四年諫省歸何暮,七十新參老欲強。 孺子早聞辭爵位,君謨今又去班行。 軺車玉節江東路,清夢時應繞建章。
扁舟夜泛,向子陵臺下,偃帆收櫓。水闊風搖舟不定。依約月華新吐。細酌清泉,痛澆塵臆,喚起先生語。當年綸釣,為誰高臥煙渚。還念古往今來,功名可共,能幾人光武。一旦星文驚四海,從此故人何許。到底軒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與。天低云淡,浩然吾欲高舉。
歲去紅顏盡,愁來白發新。今朝開鏡匣,疑是別逢人。
居萬雙山巔,土瘠稀良田。 豐歉擊饑飽,民命懸于天。 人憂庚子歉,我見為豐年。 蠶登百谷熟,箱萬倉盈千。 異哉粟四穗,一干生南阡。 豈無連理木,亦有雙華蓮。 維茲孕瑞粟,庶補民艱鮮。 嘉生本協氣,此事非偶然。 竊聞野老說,守令仁且賢。 官清簡案牘,刑省空扉圜。 農耕士力學,工肆商充廛。 午雞桑樹鳴,夜犬花村眠。 君不見漁陽歌秀麥,善政青史編。 又不見中牟書嘉禾,德化今古傳。 猗歟際圣代,奇祥呈八埏。 愿言叫閶闔,入秦冕旒前。
笙簧繚繞,書鼓聲喧,佳人對舞繡簾前。高卷鋪襯,廣列華筵。人人獻香祝壽,捧流霞,永慶高年。名香爇,睹重重華蓋,金獸噴煙。 一愿皇恩頻降,松柏對龜鶴,彭祖齊肩。二愿子子孫孫,盡貢三元,石崇富貴也休夸,陸地神仙。更三愿,愿年年佳慶,永保團圓。
映日龍輴動,喧天鳳吹休。 橋仙融碧,梧野結云愁。 萬葉休符衍,三年孝制修。 臣民瞻祖載,慟哭拜江流。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 一作:蓬萊)
死卻王褒五百春,資中不見有詞臣。 今朝忽遇登龍客,喜殺西郊謝逸人。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律轉黃鐘,堯蓂尚、零星一葉。人盡道、當年此日,誕生豪杰。我是君家門下士,三年屢獻陽春雪。更此行、騎鶴上揚州,恩稠疊。君有子,文章伯。君有女,夸才色。更風流醞藉,東床佳客。婿祝長生兒祝壽,玉杯舉罷金杯接。愿年年、長醉臘前梅,梅梢月。
子規啼破城樓月,畫船曉載笙歌發。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佳人相對泣,淚下羅衣濕。從此信音稀,嶺南無雁飛。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