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承致政一子中舍選次子中漕臺與余二息同榜賀之
皇朝網英材,三歲設科目。
四海一飛龍,兩家雙中鵠。
得非詩禮效,且喜箕裘續(xù)。
二老亦牽連,明年書小錄。
皇朝網英材,三歲設科目。
四海一飛龍,兩家雙中鵠。
得非詩禮效,且喜箕裘續(xù)。
二老亦牽連,明年書小錄。
本朝廣納英才,每三年設立科舉考試。天下人才匯聚,你們家與我家各有兩人考中。這莫非是詩書禮儀的功效,且令人欣喜家族事業(yè)有了傳承。我們兩位老人也跟著沾光,明年小錄上也會有相關記載。
網英材:廣泛招攬英才。
設科目:指設立科舉考試科目。
一飛龍:眾多人才像飛龍一樣涌現(xiàn),比喻人才濟濟。
中鵠:射中靶子,比喻科舉考中。
詩禮效:詩書禮儀的功效,指受詩書禮儀熏陶而取得成就。
箕裘續(xù):比喻家族事業(yè)得以傳承。箕裘,指先輩的事業(yè)。
牽連:這里指跟著沾光。
小錄:科舉考試后記錄考生情況的冊子。
在古代,科舉是文人進入仕途、光宗耀祖的重要途徑。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科舉放榜之后,詩人的兩個兒子與陳德承的兩個兒子一同考中,詩人為表達喜悅與祝賀之情而作此詩。當時社會重視科舉,家族子弟考中意味著家族的榮耀與未來的希望。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兩家子弟科舉中第,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它反映了當時科舉制度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家族對子弟通過科舉傳承家業(yè)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化氛圍。
早歲脩辭擬草玄,中年探賾強知天。爾來懶慢太無似,只有楞伽堆案前。
山徑鋪苔小露晶,誰教荷樹素花迎。待陽得雨君休笑,盡興何須問晦晴。
七尺捐酒杯,一笑三萬六。紅袖間緇衫,煙水疊絲肉。花光薰冷云,溪紋緯春縠。寧為去水鷗,不作在樊鵠。簾波捲青天,高空墮寒玉。鐵板鹍雞弦,長歌倚脩目。柳浪千本柳,腰肢舞不足。誕傲胎眾譏,達者以為谷。
興劉止用一編書,萬軸垂簽或腐儒。表表君今超北學,多多我已悔東隅。聲華看續(xù)諸公后,爾雅深知一筆無。縮手袖間真老矣,灌園蓄?了朱愚。
吁嗟人世,如彼南柯。正宜閑處,養(yǎng)此太和。縱使得意,位高金多。老不知止,寧逃譴呵。
一碟花生一捲煙,一杯自足勸清閒。殷勤鳥過窗邊影,懶散人閂屋外蓮。無奈世,總宜船,可能蕩到白云邊?馀懷淡檢纖纖稿,認得悲歡是去年。家在叢山野木間,夜闌初冷最堪憐。扶廊月正微微病,謝夢吾將漸漸仙。毫弟揖,硯兄前,秦時石拓漢時磚。此心曾自經滄海,越讀陳章越淡然。
說著長峰十日愁,夜來發(fā)處四更頭。莫令炬火風吹黑,未說紅紗絳蠟休。百里如何一日行,晴天猶自急追程。山云管得儂愁雨,強做催詩數(shù)點聲。野炊未到也饑嗔,到得炊邊卻可人。傘作旅亭泥處坐,水漂地灶雨中薪。石上菖蒲鐵作須,寸根九節(jié)許清臞。安期自是參渠底,卻重安期不重渠。一眼空山空復空,欹蘆倒荻雨和風。卻緣小隊旌旗過,教得青楓學著紅。何須人跡到來曾,點污松風澗水聲。不是先生愛山水,是間卻遣阿誰行。猿藤陂子枉驚吁,未抵長峰小半涂。今夕前頭何許宿,不知出得徑來無。下到危坡斗處泥,旁臨崩岸仄邊溪。不須杜句能驅瘧,只誦長峰遣悶詩。出得山來未見村,已知村近稍多田。坐看云腳都垂地,回望峰頭已入天。鰍是蝦兄非善地,橘和瓣種帶禳災。烏椑不熟還無事,小艇難乘莫載來。
隔江煙樹曉模糊,縱有丹青畫不如。且喜桃源風景好,山行不厭路崎嶇。
七里鎮(zhèn)江濱,家家景色新。水光長繞帶,山色綠鋪茵。僧曬云間衲,人祈海上神。隔墻花似錦,不惹看花人。
豪氣動奎光,金門謁帝王。朔南歸圣治,冠冕出殊方。綠樹孤墳在,青山百越長。若為官舍里,風暖荔枝香。
葭州徐節(jié)度,死節(jié)壯南朝。大義親能滅,忠魂孰與招。山川猶慘淡,歲月已蕭條。萬里諸孫至,遺民涕淚饒。
饑來命餉寒索衣,官家養(yǎng)兵如養(yǎng)兒。時平軍律久玩弛,轅門笑歌驕莫隨。往時金陵囚刺史,今者杭州漕臣死。稽天烈焰窮朝昏,千丈紅霞炫江水。鄰州之兵如此兵,嗚呼此難何時平。
客路逢秋倍可憐,布帆如練掛蒼煙。綠醽若下堪滿盞,紫蟹湖頭不論錢。千里敢言中散駕,百年差勝子猷船。懷賢徙倚孤吟發(fā),句就人間懶向傳。
相逢狹邪間,車窒馬不旋。雖言異鄉(xiāng)縣,豈非往世緣。脫轂且卷鞭,高揖問君廛。女弟新承寵,阿大李延年。何以結歡愛,渠碗出于闐。女蘿與青松,本自當纏綿。
掛帆曾記昔東游,萬里銀濤海上秋。蓬島煙霞天外見,霸圖人物座中收。滔滔身世成千劫,莽莽乾坤幻一漚。此際送君驚舊夢,空馀搔首嘆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