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賀正旦使人到闕紫宸殿宴致語口號 其一
東風初滿殿前旗,環佩舂容侍燕時。
帝澤普涵春自暖,人心同樂日先遲。
三峰影里瞻鰲動,九奏聲中看鳳儀。
更喜使華齊獻壽,八方何地不熙熙。
東風初滿殿前旗,環佩舂容侍燕時。
帝澤普涵春自暖,人心同樂日先遲。
三峰影里瞻鰲動,九奏聲中看鳳儀。
更喜使華齊獻壽,八方何地不熙熙。
東風剛剛吹滿殿前的旗幟,大臣們佩玉叮咚在宴會上侍奉?;实鄱鳚蓮V布,春意自然溫暖,人們一同歡樂,白晝也顯得漫長。在三峰的影子里能看到群臣像巨鰲般舞動,在九奏的樂聲中能看到大臣們如鳳凰般儀態優雅。更讓人欣喜的是金國使者一同來獻壽,天下四方哪一處不繁榮和樂。
賀正旦:祝賀正月初一,即新年。使人:使者。到闕:到達京城。紫宸殿:宮殿名。宴致語口號:在宴會上致辭的詩。
舂容:形容聲音洪亮、和諧。侍燕:侍奉宴會。燕,通“宴”。
帝澤:皇帝的恩澤。普涵:廣泛覆蓋。
三峰:可能指宮殿附近的山峰,也可能有象征意義。瞻鰲動:形容大臣們在宴會上的動態,鰲象征大臣。
九奏:古代行禮奏樂九曲。鳳儀:鳳凰的儀態,這里形容大臣們儀態優雅。
使華:外國使者。熙熙:和樂的樣子。
此詩可能創作于南宋時期,金國使者在正月初一到京城朝賀,朝廷在紫宸殿設宴款待。當時宋金之間雖有政治上的對峙,但也保持著一定的外交往來。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此詩,以表達對和平外交以及國家繁榮的美好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恩澤和國家繁榮,描繪了宴會的盛大場景。其特點是語言華麗,意境宏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外交活動和社會風貌。
翠柳紅桃春滿天,鴛鴦鸂鷘亂平川。東風閱遍閒花草,惟有人無再少年。
春半尚無花出墻,一番疏雨為催芳。煖從南去多應早,寒到北來真較長。金粟陌頭才柳色,銀瓶窗外亂梅香。何如燕子還相識,銜得空泥占屋傍。
無正文。
何以長惆悵,人生似朝菌。那堪數十年,親舊凋落盡。以此思自哀,哀情不可忍。奈何當奈何,托體歸山隱。
陌上離歌仍把袂,樽前芳草惜離群。逶迤獨馬乘春去,斷續清猿入夜聞。錦水東搖三峽月,蜀天西盡萬山云?;掠文坊ㄐ牛瑲q暮長安定憶君。
江城賣藥常將鶴,古寺看碑不下驢。
野人獻竹?,腰腹大如盎。自言道旁得,采不費罝網。鴟夷讓圓滑,混沌慚瘦爽。兩牙雖有馀,四足僅能仿。逢人自驚蹶,悶若兒脫襁。念此微陋質,刀幾安足枉。就擒太倉卒,羞愧不能饗。南山有孤熊,擇獸行舐掌。
大哉龍門樹,郁郁上參天。根株豈不固,小草還相纏。蓐收行素秋,凄其風露寒。病葉危欲墮,朔禽亦已遷。朝華痛夕隕,掩淚復何言。
采香涇畔花仍發,春雨吳趨。綠葦平堤。隨意輕綃起試衣。蘼蕪苒苒山塘路,壓夢云低。漲淚波齊。絕世芳華響屧西。
絲絲暖雨歇春潮,云壓江流落澗橋。欲訪桃花無路入,好風時度玉人簫。
天目巖前澗水聲,絕崖荒徑少人行。等閒會取楞嚴首,云散天空月自明。
暖壓催花小雨,晴宜到面和風。鶯舌管弦合調,蘭芽雪玉分叢。
道修真,人會嘆。中說得終無斷。也磨出慧鋒開,頭自有仙家贊。動光明,常圓滿。清泉瑩堪教看。前只是這些兒,心認破山頭玩。
道山千尺本仙居,上有孤亭接太虛。坐倚松篁頻卻蓋,行過巖岫久停車。洞疑大酉鴻濛外,石似天丁斧鑿馀。不是能忘軒冕貴,豈容蹤跡混樵漁。
臥病維摩室,驚聞兩月過。故人方外少,鄉思枕邊多。古灶燃松竹,香煙出薜蘿。興來聊賦詠,清婉逼陰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