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子戈續歌
芊子名嬰見《漢志》,一十八篇成往事。
儒家者流書不傳,得此一歌猶快意。
內業六韜名目連,想見談兵鑄兵器。
造字古文書作造,《說文》可證神通寺。
楚王授師不到魯,魯亦無聞羊舌至。
芊子七十子之徒,寧無手澤存遺地。
周公廟側土花香,宵光尚帶英雄氣。
此戈不與正師同,二千年上賢人制。
內倍胡三援四之,考工尺寸無殊異。
好與周公負扆圖,精靈永壽人間世。
芊子名嬰見《漢志》,一十八篇成往事。
儒家者流書不傳,得此一歌猶快意。
內業六韜名目連,想見談兵鑄兵器。
造字古文書作造,《說文》可證神通寺。
楚王授師不到魯,魯亦無聞羊舌至。
芊子七十子之徒,寧無手澤存遺地。
周公廟側土花香,宵光尚帶英雄氣。
此戈不與正師同,二千年上賢人制。
內倍胡三援四之,考工尺寸無殊異。
好與周公負扆圖,精靈永壽人間世。
芊子名叫嬰,在《漢書·藝文志》中有記載,他著的十八篇書已成為過往之事。儒家流派的他的書沒能流傳下來,能得到這一首相關的歌也讓人感到快意。《內業》《六韜》這些名目相連,能想象到他談論兵法、鑄造兵器的情景。古代文字“造”寫作“造”,《說文》可以證明在神通寺的情況。楚王授業的老師沒到魯國,魯國也沒聽說羊舌氏到來。芊子是孔子七十弟子的門徒,難道就沒有留下一點遺跡嗎?周公廟旁泥土散發著花香,夜晚的光芒還帶著英雄的氣概。這把戈和正規軍隊的戈不同,是兩千年前賢人制造的。它內部、倍、胡、三援、四等部分,和《考工記》記載的尺寸沒有差異。它適合與周公負扆圖相伴,其精靈能在人間長久留存。
《漢志》:指《漢書·藝文志》。
儒家者流:指儒家流派。
內業六韜:《內業》《六韜》都是古代兵書。
《說文》:即《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語文辭書。
楚王授師:具體所指待考。
羊舌:春秋時晉國的一個家族。
七十子之徒:指孔子的七十二賢弟子。
手澤:指先人的遺物或遺墨。
負扆圖:指周公背負斧紋屏風接受諸侯朝見的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研究古代文化、看到相關文物(如這把戈)時有感而發。當時社會可能對古代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氛圍,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古代賢才和文化的敬意與追思。
這首詩主旨是追思古代賢才芊子,突出了其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它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研究古代文化和詩人對古代文化的態度提供了資料。
陰山鐵騎角弓長,閒日原頭射白狼。青海無波春雁下,草生磧里見牛羊。
萬壑寒蕭森,千章樹蒼老。溪錦新織成,云文初脫稿。茅屋倚幽叢,鹿麋臥深草。呼童掃綠苔,晏坐聽黃鳥。江山如有情,展卷舒懷抱。囊琴為尋幽,不辭涉深窅。疏林間紅葉,遠遠出山杪。煙靄互吐吞,恍若籠輕縞。從來趙王孫,胸次有三島。置之青玉幾,云霧時旋繞。變幻為虎踞,光怪凝龍矯。只此一洞天,愈探愈不了。山形雖渾成,石貌實妍巧。宛然山陰游,萬狀難分曉。骨力故清奇,因知得名早。
人情膠漆道情乖。昧靈臺。翳塵埃。不懼如山,販骨走輪回。見在寶軀今不悟,千萬劫,朽仙材。好收□住武都階。藥苗栽。結神胎。九轉功成,方寸蕊珠開。體混凈光從隱顯,隨眼底,是蓬萊。
蒼崖凌絳霄,橫席坐高迥。遙夜聞吹簫,山空月華冷。
誰向清溪種柳林,年年送客短長亭。亭前系馬人多少,獨到君來眼倍青。
斷梗枯莖付野蒿,冷風涼雨剝征袍。羲和只在嵎夷宿,自是金烏未發毛。
一從夫死誓終天,甘守貧寒八十年。名姓自期書太史,風聲未肯讓前賢。苦心只有孤燈識,清夢惟憑獨鶴憐。如此正宜為世表,不蒙旌異為無錢。
恨無傾城色,不敢邀王憐。相歡那在貌,動體生春妍。
海色明樓,天風催曉,隔燈新月如杯。甚欲眠還起,思與腸回。無數濤聲拍枕,人世事、流水瀠洄。休惆悵,秋光負盡,尚有春來。低徊撫今念往,曾出塞投荒,百不能才。攬鏡朱顏在,堪掣風雷。依舊江山南渡,歌舞地、金粉成堆。橫流急,狂瀾砥柱,舍我誰哉。
紫蟹鱸魚賤如土,得錢相付何曾數。碧筒時作象鼻彎,白酒微帶荷心苦。運肘風生看斫鲙,隨刀雪落驚飛縷。不將醉語作新詩,飽食應慚腹如鼓。
后宮阿監裹羅巾,出入經過苑囿頻。承奉圣顏憂誤失,就中長怕內夫人。
云散嶺頭光,葉落山形瘦。目斷遙空雁不來,正是悲秋候。雨點水痕圓,風蹙波文皺。顧影徘徊落小池,頓覺人非舊。
波斯老賈度流沙,夜聽駝鈴識路賒。采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
有緣相遇芥投針。話真心。死三陰。陽自漿成,瓊液不時斟。伴飲瑯瑯聲貫耳,無弦曲,肖風琴。氤氳消息拍胸襟。九成金。鬼神欽。一混天光,變化體難尋。空似空中成妙有,心朗朗,慮沉沉。
不復云軿去自留,卻憑飛鵲集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