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綺霞閣五首呈石丈職方 其四 蕉徑
兩行對植接低圯,
弱質毋嫌費壅治。
十月綠陰猶滿徑,
也勝蒲柳望秋衰。
兩行對植接低圯,
弱質毋嫌費壅治。
十月綠陰猶滿徑,
也勝蒲柳望秋衰。
兩行芭蕉相對種植連接著低矮的堤岸,不要嫌棄它柔弱的質地而覺得花費精力去培土養(yǎng)護不值得。到了十月,綠色的樹蔭仍然鋪滿小徑,這也勝過蒲柳一到秋天就衰敗的樣子。
對植:相對種植。
低圯(yí):低矮的堤岸。
弱質:指芭蕉質地柔弱。
壅治:培土養(yǎng)護。
蒲柳:一種樹木,入秋就凋零,常用來比喻早衰。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chuàng)作于秋季。當時詩人看到庭院中種植的芭蕉在十月仍綠意盎然,而蒲柳已顯衰敗,從而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芭蕉的堅韌生命力,突出其勝過易衰的蒲柳。特點是借物抒情、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致觀察和獨特感悟。
正尋芳草春山路,忽憶孤城折柳時。
別幾日來多遠夢,行無人處得新詩。
鳥藏深樹啼誰見,花照空潭落自知。
對此寂寥長獨笑,寒塘公子久相期。
長城無盡處,我行無已時。
十里或五里,堠火明參差。
窟室似蠮螉,往來只狐貍。
行經幾城壘,寂無犬與雞。
但聞角聲悲,又見風吹旗。
少年慕遠游,半老投邊陲。
時平賤戎馬,詆挫憐微卑。
豈知邊塞士,如此其寒饑。
竊祿三十年,回首慚輕肥。
天外歸心一羽輕。枕前幽恨斷還生。
叢臺寂歷梁王苑,廢堞依稀魏主營。
霜露白,水波明。幾人玄發(fā)變星星。
何堪往事從頭想,缺月疏桐夜四更。
長驅到處積人頭,
大旆連營壓上游。
建業(yè)烏棲何足問,
慨然歸去王中州。
三世諸佛是奴婢,一大藏教是涕唾。
從歸青嶂里,不出白云來。
自從游紫陌,誰肯隱青山。
家里已無回日信,路邊空有望鄉(xiāng)牌。
滄海盡教枯到底,青山直得碾為塵。
天地尚空秦日月,山河不見漢君臣。
鶯囀千林花滿地,客游三月草侵天。
深水取魚長信命,不曾將酒祭江神。
火號更深喝道來,
普門關棙一時開。
圓通大師呵呵笑,
不是峨嵋與五臺。
今年下詔復河湟,
峽路王師出省章。
已報龍支新拓境,
更開屬國處降羌。
年年人月喜團圓,
好在詩邊又酒邊。
莫道玄風只漁釣,
也隨世俗夜無眠。
枯骨螻蟻馀,空棺蔓草纏。
欲訴既無路,欲窺不見天。
休休可奈何,達道乃自然。
衰柳風前葉已稀。晚煙橫界遠山齊。日落寒云天影白、雁單飛。
秋月香花存舊句,板橋流水換新題。總是不堪重見處、認柴扉。
此心用處沒蹤由,
擬待思量是討愁。
但只事親兼事長,
只如此去莫回頭。
梁園杯酒罷,江上泛舟歸。白日孤帆隱,青天一鳥飛。路分和靖宅,潮接予陵磯。羨爾隨玄豹,還山戲彩衣。
掛席南風便,煙霞北望深。逢人著皂帽,采藥鍊黃金。五月三江路,扁舟四海心。方山有叢桂,誰與結云林。
少壯辭家去,從師千里游。
雨深廬岳樹,天接漢江流。
夜誦分漁火,朝吟倚客舟。
遙知重會日,春滿帝王州。
高潔群芳比節(jié)難,
獨留傲骨耐霜寒。
他時我若修花史,
一字榮加華袞看。
櫻桃小火鴨爐溫,
簾影條條落水痕。
樓下月明樓上語,
人生能得幾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