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十一首 其八
衲僧門下,活路通天。
腳頭腳底,能方能圓。
照顧踏破常住磚。
衲僧門下,活路通天。
腳頭腳底,能方能圓。
照顧踏破常住磚。
在修行僧人的境界里,通往解脫的活路廣闊如通天大道。無論行住坐臥(腳頭腳底代表日常行為),都能做到靈活變通。要留意別不小心踏破了寺院的磚。
衲僧:指出家修行的僧人。
活路通天:表示修行有廣闊的途徑和希望。
能方能圓:方和圓代表不同的形態(tài),這里指做事能靈活應變,不拘泥。
常住:指寺院。
偈頌多為禪宗僧人用于表達禪理、開示大眾。此偈可能創(chuàng)作于寺院日常修行生活中,作者通過簡單話語向僧眾傳達修行應不拘常規(guī)、自在靈活的理念。
這首偈頌主旨是傳達修行要靈活變通的道理。其特點是語言直白,用生活場景闡述禪理。在禪宗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普通僧人理解高深的禪意。
流淚到瀟湘,君看必斷腸。時無騷子姓,定少楚辭章。哀怨一家善,風流終古長。投詩贈先子,招我共瓊漿。
無正文。
河梁望隴頭,分手路悠悠。徂年驚若電,別日欲成秋。黃鵠飛飛遠,青山去去愁。不言云雨散,更似東西流。
抱甕似漢陰,地僻無車馬。白鷗海上來,日對忘機者。
東風吹淑氣,一夜動江關。芳草共愁長,流鶯喚夢還。美人在天末,相望隔春山。日暮長堤上,垂楊徒自扳。
虎視鯨吞卒未休,一時人物盡風流。婦翁正得黃承彥,兒子當如孫仲謀。乳臭蒙孫真寄坐,齒寒鄰國莫分憂。阿瞞狐媚無多罪,誰作桓文得到頭。泣漢遺黎血未乾,繁昌新筑受終壇。天球寶鼎私臧獲,坎井拗堂局鳳鸞。地易主賓窮赤壁,勢成螳雀事烏丸。陳言袞袞令人厭,枉就輸棋覆舊槃。
水到西流闊,風從北極來。聲驅峽口坼,力拔嶺根摧。突兀重重浪,轟豗處處雷。順流看過舫,更著快帆催。
世間惟我最無愁,才是無愁得自由。午睡覺來門半掩,一池春水看魚游。
野步斜陽外,逶迤度廣廛。荻花明翠渚,云葉散華天。水冽含霜氣,山青帶暮煙。正逢同稼日,春酒興相牽。
謝朏箕山節(jié),恨為子季賣。出處自當心,取決人謦欬。赫赫司徒公,誰能使之拜。辭蕭初若遠,仕鸞豈無害。指口但飲酒,優(yōu)游于禪代。當時保身者,名位兩不敗。千載思勝業(yè),令人有余慨。
城倚紅云下,門臨綠水濱。寶鞍馳駿馬,多是帝京人。
小顰手撚一枝蓮。波光照臉鮮。歌梁曾駐塵串,余韻裊疏煙。斟綠蟻,醉芳筵。捧金船。榴花開后,燕子飛時,如此年年。
江深魚板響連連,禿尾槎頭不足憐。惟問嘉魚今出未,先生留得杖頭錢。
客亭長短路南北,袞袞行人那得知。惟有相逢即相別,一杯成喜只成悲。
自煮新酥籠旋開,秦霜猶污紫梨腮。舊園歌舞唐宮廢,灌頂醍醐佛國來。寄我遠傳千里意,憾君不舉百分杯。西來新味饒鄉(xiāng)思,淮蟹湖魚幾日回。洛川北岸錦屏西,竹樹蕭蕭面翠微。風月有情常似舊,山川信美不如歸。文章送老甘無用,魚鳥從游久息機。寄語長安倦游客,年來何事素書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