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元年端午帖子詞 皇帝閤六首 其二
御柳垂波綠,
宮槐覆幄涼。
香風隨步輦,
偏到殿中央。
御柳垂波綠,
宮槐覆幄涼。
香風隨步輦,
偏到殿中央。
宮廷中的柳樹垂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泛起綠色的光影,宮槐的枝葉覆蓋著帳幕,帶來陣陣涼意。帶著香氣的微風跟隨著皇帝的步輦,偏偏吹到了宮殿的中央。
御柳:宮廷中的柳樹。
幄:帳幕。
步輦:古代一種用人抬的代步工具,供皇帝出行使用。
淳熙元年即公元1174年。端午帖子詞是唐宋時臣僚于端午佳節獻給皇帝、皇后、皇子等人的應制詩,多為歌功頌德、祝福吉祥之語。此詩便是作者在淳熙元年端午時為皇帝而作,展現宮廷端午的祥和與尊貴。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宮廷端午景象,贊美宮廷生活。其特點是通過景物描寫營造氛圍,語言簡潔生動。在文學史上,這類端午帖子詞體現了當時宮廷文化和應制詩的創作風格。
極目山云雜曉煙,女蘿遙護嶺松邊。陸行盡服嵐霞氣,水宿頻吞虬蜃涎。晨仰際峰觀擁日,暮看臨海泊來船。信知百越風塵異,黑發人居不待年。
琵琶峰下夕陽明,粉堞逶迤見楚城。兩岸白煙飛不起,一天寒雪落無聲。樵童尚憶歌萍實,漁夫猶悲道屈平。多少旅懷開未得,豈堪還聽古人情。
紅梅高賞趁春晴,不記年華幾甲庚。花酒一時雙遣至,卻愁不似對梅清。
詩成手八叉,僧意欲籠紗。不敢輕枯樹,春來不放花。
相過來海國,惜別重羅筵。燈影三更月,刀頭萬里天。云牽歸越夢,潮帶入婁船。雅度傳安石,疏慵愧謝玄。
舟穿巖洞出,石乳滴人寒。袖濕千峰翠,顏分萬葉丹。煙深山影少,風亂水聲難。一樹幽蘭草,青青盡日看。
玄化浩無極,豈為萬物私。燕坐觀物化,榮悴故有時。春林著寒葩,猶記去年枝。日暮還復殞,委運不可羈。天機自高下,時命非所知。變化紛萬感,逝者長如斯。誰能渺獨立,終古以為期。大鈞播萬物,靜觀自森著。倏見朝華榮,夕隕亦何遽。升沈信天機,高下兩無據。世眼空紛籍,往事逐飛絮。今年花上枝,去年花落處。開落無常期,年來復年去。
閨中自昔論紅線,俠氣縱橫頻掣電。來作處女君未知,去矣脫兔容誰見。世上徒夸屋是金,明珠換骨不換心。一自臨邛罷綠綺,只今千載無知音。
高懸片石萬山中,一扣一鳴空合空。剩有馀音風過耳,泠泠飛出老龍宮。
荷角櫻唇兩點朱,小舟撐遠且為廬。藕花深處輕輕問,腕底情絲早系無。
小徑通沙穩,清溪帶樹深。岸危低白屋,云近沒青岑。灑落高秋氣,飛騰志士心。云臺與麟閣,莫遣二毛侵。
荏苒凋雙鬢,蕭條嘆四松。虬枝虛夜月,鸞影亂幽蹤。骨任狂鋒剖,青憐故友濃。都知多勁節,不道更猶龍!
此時游客正天涯,此際離腸忽憶家。聽絕啼鶯嬌映綠,愁看飛鶩齊落霞。閩天杳杳接江路,酒罷送君從此去。想得遙窺荔子丹,尚疑題葉銷魂處。
三清未可覿,一氣且空存。所愿回光景,拯難拔危魂。若蒙丸丹贈,豈懼六龍奔。
風濤日月失光輝,獨有綱常耀四圍。父化杜鵑三月去,女成精衛一雙飛。冰壺影共群妃泣,環佩魂隨太后歸。五百年來愁未散,荒祠為汝薦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