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二首
離宮曾是擬甘泉,洞壑逶迤復道連。云暖翠微春駐輦,月明清梵夜迎仙。桑乾斜帶秦陂樹,碣石遙分華岳蓮。匹馬鳳城歸路遠,樂游原上望晴煙。
巖廊山閣總凌空,一望蓬萊積翠中。此地布金居帝釋,他時憑玉從臣工。尋源引瀑通靈沼,剪彩飛花散紫宮。自幸鹖冠棲郡國,卷阿千載識詞雄。
離宮曾是擬甘泉,洞壑逶迤復道連。云暖翠微春駐輦,月明清梵夜迎仙。桑乾斜帶秦陂樹,碣石遙分華岳蓮。匹馬鳳城歸路遠,樂游原上望晴煙。
巖廊山閣總凌空,一望蓬萊積翠中。此地布金居帝釋,他時憑玉從臣工。尋源引瀑通靈沼,剪彩飛花散紫宮。自幸鹖冠棲郡國,卷阿千載識詞雄。
第一首:行宮曾經可比甘泉宮,洞壑曲折復道相連。春日溫暖,皇帝在青山間停駕;月夜清明,誦經聲中似迎仙人。桑乾河斜映著秦地山坡的樹木,碣石山與西岳華山遙遙相對。我單騎從京城返回路途遙遠,在樂游原上望著晴朗的煙霧。第二首:朝堂和山閣都高聳凌空,一眼望去如在蓬萊的翠色之中。這里曾是帝王布施之地,那時群臣跟隨帝王。引來泉水通到靈沼,彩花飄散在紫宮。我有幸戴著鹖冠隱居郡國,在卷阿之地長久領略詩才的雄渾。
離宮: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殿。甘泉:漢代宮殿名。
復道:樓閣間架空的通道。
翠微:青山。駐輦:帝王出行中途停留。
清梵:清脆的誦經聲。
桑乾:河名。秦陂:秦地的山坡。
碣石:山名。華岳蓮:華山如蓮花。
鳳城:指京城。
巖廊:朝廷。
布金:佛教典故,指施舍。帝釋:佛教護法神。
憑玉:指帝王出行。從臣工:群臣跟隨。
靈沼:池沼。
紫宮:皇宮。
鹖冠:隱士的帽子。卷阿:《詩經》篇名,有賢才聚集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覽皇家離宮等建筑后有感而發。當時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皇家建筑宏偉壯麗,詩人或許以隱士身份游歷,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抒發自身情感。
這兩首詩描繪了皇家離宮的壯麗景色,體現了詩人高超的寫景技巧和深厚的文學功底。詩中既有對皇家氣派的贊美,也有個人情感的流露。在文學史上,展現了當時詩歌創作注重描繪宏大場景和表達復雜情感的特點。
山色不違人,嵌滿千家窗。
三年不飲虎溪水,一笑來嘗鷹爪芽。岑寂仲堪談易地,祇馀蒼蘚藉殘花。
落日肩輿古道西,急風殘葉亂烏飛。入門剪燭郵亭上,細讀邯鄲野老詩。
擢筆題高柱,披襟挹好風。剖瓜蘇渴客,采藥識仙翁。飛鳥連云白,幽花點水紅。相從問歸路,疑誤入崆峒。
楚竹閑挑。千日酒、樂意稍稍漁樵。那回輕散,飛夢便覺迢遙。似隔芙蓉無路到,如何共此可憐宵。舊愁消。故人念我,來問寂寥。登臨試開笑口,看垂垂短發,破帽休飄。款語微吟,清氣頓掃花妖。明朝柳岸醉醒,又知在煙波第幾橋。懷人處,任滿身風露,踏月吹簫。
書法光芒晉永和,后來摹寫不勝多。考論又得桑夫子,蘭渚風流轉不磨。
爛鋪蜀錦寫烏絲。憶傾卮。燕來時。猶記半揎,云袖見凝脂。燕子只今何處去,庭院悄,誤心期。綠蕪凋盡眾芳遲。弄仙姿。瞰方池。墮井殘妝,依約景陽妃。不比春宵常苦短,拚剪盡,燭千枝。
玉樹繽紛儼作行,瓊軒臨水碧茫茫。更無人處憑虛幾,只薦秋蘭一朵香。
生涯攘攘驅頭腳,兀坐何如獨夜中。跬步書城一身大,殘更茗碗十年同。靜聞鼾息矜猶醒,略數名心遣未空。繞夢靈椿思絮語,亂雞初雪此燈紅。
三八念誦,五日一參。古佛標榜,今人可觀。通方上士,不用顢頇。如石含玉,似地擎山。直下會得,也大無端。明暗一條今古路,依俙屈曲隔煙嵐。
巴豆未開花,黃連先結子。
一春花事今宵了。點檢落紅都已少。阿誰追路問東君,祗有青青河畔草。尊前不信韶華老。酒意妝光相借好。檐前暮雨亦多情,未做朝云容易曉。
蚩蚩女婦太無知,吃菜何須自苦為。料想阿童鞭背后,心中雖悔可能追。
董仙種杏令虎守,只今但見蓮花峰。鍊師欲作小隱計,馀力猶堪追祖風。
老圃堪嗟。深夜雨、紫英猶傲霜華。暖宿籬根,飛去想怯寒沙。采摘浮杯如戲水,晚香淡似夜來些。背風斜。翠苔徑里,描繡人夸。白頭共開笑口,看試妝滿插,云髻雙丫。蝶也休愁,不是舊日疏葩。連枝愿為比翼,問因甚寒城獨自花。悠然意,對九江山色,還醉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