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臥龍山
薄暮登山阜,寒煙帶雨痕。
竹梢三里寺,桑葉幾家村。
遠浪搖江島,長蕪入縣門。
舊時王謝宅,今日只啼猿。
薄暮登山阜,寒煙帶雨痕。
竹梢三里寺,桑葉幾家村。
遠浪搖江島,長蕪入縣門。
舊時王謝宅,今日只啼猿。
傍晚時分登上山丘,寒冷的煙霧帶著雨的痕跡。竹林梢頭隱約可見三里外的寺廟,幾戶人家的村落中種著桑樹。遠處的波浪搖晃著江中的小島,長長的雜草延伸到縣城的城門。過去王導、謝安那樣的豪門宅第,如今只有猿猴在啼叫。
薄暮:傍晚。
山阜:山丘。
長蕪:長長的雜草。
王謝:指東晉時王導、謝安兩大望族。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登上臥龍山,看到眼前衰敗的景象,聯想到歷史上的繁華,從而觸景生情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處于動蕩或變遷時期,引發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興衰。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生動展現世事無常。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移國屬大盜,決藩自名流。罪首張與湯,倒行覆神州。惟君揭大義,華管霄壤侔。海隅始相見,世外深綢繆。憶與散原翁,沖雪憑高樓。三士共殘年,冷啜酒一甌。君意極凜烈,信道無疑猶。沉霾甘死前,已自堪千秋。
徑曲交加鎖竹陰,不教寵辱到林扃。心閒莫道渾無事,粉落松花污鶴翎。
性定離交坎,心澄木并金。四般歸一處,全在潔庵成。
理鹍弦,移雁柱。欲訴琴心,心事成灰炬。浥透鮫綃痕萬縷。淚雨何時,晴到梨花樹。誦騷詞,吟洛賦。艷殢香頑,那信嬋娟誤。一點春魂無著處。便化蛾蠶,也斗長眉嫵。
小橋流水數家村,春入川原日自暾。馬上不知嵐氣重,誤驚征袖濕啼痕。
不隨秋月閟天香,冰雪叢中見縷黃。卻得清寒惜花地,少須梅影慰孤芳。
六月紅云不肯移,清心自合勝炎曦。云根斲藥移松骨,石罅分泉插木皮。未用冰蠶來海嶠,坐看凍蟻走蛾眉。人間寒暑相催迫,待寄東溪萬縷絲。
過盡西城百丈堤,村村雞犬午聲齊。風前匹馬不回首,知有幽人在竹溪。
郵亭折盡為分攜,爭得長條拂地垂。何似竹籬茅舍畔,新年不減舊年枝。
風籟鳴哀起翠條,撩人心緒漲秋潮,仙源回望轉無聊。去去莫教重顧影,行行何必更停橈,愁山怨水一身遙。
會合非力能,緣分天所判。行在同入直,昔昔對幾案。閒暇極溫燖,困急賴助援。繫馬終一馳,適遘風云變。一名我所爭,假手君所擅。龂龂持異同,公言異私怨。年來我杜門,戢影絕酬宴。數蒙過高軒,旬日必相見。深談移日影,歷久無怠倦。奮慵固殊趣,意外垂婉孌。俯仰數陳跡,作惡供慨惋。毀譽膜外事,慊餒由自斷。來日非所期,一瞑倘無憾。
參天楊柳手親栽,一院西風戶牖開。落日尚馀三四尺,山平水遠看秋來。
肝肺非龍虎,心腎豈坎離。性情還混合,烏兔自交持。
寒鴉成陣下遙村,冰合回塘鏡一番。??溪流響何處,亂山無數不知源。
浮甌雪色喜初嘗,中有祝融風露香。徑欲與君同晤賞,短檠清夜正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