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叔惠巨竹一竿
清晨剪送碧瑯玕
想見軒窗六月寒
便欲持將釣東海
未知何處可投竿
清晨剪送碧瑯玕
想見軒窗六月寒
便欲持將釣東海
未知何處可投竿
清晨時分,你剪下并送來這青綠的竹子,想象著窗前有了它,六月也會泛起涼意。我便想拿著這根巨竹去東海垂釣,卻不知哪里才是合適的投竿之處。
碧瑯玕(láng gān):本指青綠色的美石,詩中借指青翠的竹子,是對竹的雅稱。
軒窗:帶窗檻的窗戶,代指室內或窗前的環境。
六月寒:因竹影搖曳、清涼宜人,即使六月盛夏也能感受到寒意,形容竹的清涼屬性。
釣東海:以“釣東海”的想象,既指用長竹竿釣魚的實際行為,也暗含對廣闊天地或隱逸生活的向往。
此詩應為詩人收到友人王思叔贈送巨竹后所作。宋代文人常以竹為贈,竹象征高潔、堅韌,詩人由贈竹引發對清涼夏意的想象,并延伸出“釣東海”的浪漫聯想,反映了文人之間以物寄情的雅趣及對自然生活的熱愛。
全詩圍繞友人贈竹的小事展開,通過“碧瑯玕”的意象、“六月寒”的感受及“釣東海”的遐想,將日常生活與詩意想象結合,語言質樸而富有情趣,體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與對閑適生活的向往。
馱江雙鹢度龍州,今日真成萬里游。身世北來從汗漫,江山南極更清幽。蠻邦共向衣冠化,塞草全經雨露柔。自是皇風無遠近,瘴煙消盡海嵐收。
舞館簪蛾,譙門試角,疏燈時弄春影。曉檐鐵馬敲晴,夜箏錦鴻送冷。銅駝陌上,早官柳輕黃籠暝。料小樓、一枕微酲,已被暖寒欺醒。花信阻、鎖窗慣靜。芳事杳、翠衾倦整。晚妝似怯梅鈿,舊香尚凝篆鼎。朱門雙掩,向斗鴨闌干慵并。待灞橋、重暖新壚,擬約茜桃蘭艇。
磯頭閒步,誰教我、朝夕夢魂思憶。醉罷君皇前脫履,豈止詩中無敵。斗酒千篇,狂歌萬里,世慮成何物。鴻毛富貴,千秋愛此英杰。借問滾滾江波,蒼蒼山色,幾許風流歇。俯仰乾坤常太息,多少斗星明滅。欲上層樓,憑欄共飲,不管金烏沒。雄談未倦,一舟同去追月。
惆悵孱陵道,江湖雁正飛。萬山風雪里,匹馬郢城歸。此日哀王粲,何年薦陸機。梁園零落盡,垂老欲誰依。
日暮洛陽道,北山正嶕峣。高墳望累累,歲久青松凋。為問葬者誰,云是漢唐朝。龜龍臥深草,文字半沉銷。凄風撲霜葉,陰云慘寒郊。頹垣隱狐?,荒棘鳴鴟鸮。千載雍門琴,令人涕淚交。
翠駕臨西苑,瑤壇夕夜明。三天凝象緯,百辟會簪纓。鑒瑩玄珠落,尊芳玉醴盈。上辛殷舊秩,少采達遙誠。肅肅金飆靜,沈沈玉宇清。方明開輦道,燈火入西城。
建安固多賢,故人劉與胡。山川古秀潤,珠生崖不枯。我病日已懶,觸事見迂疏。行當脫身去,一廛從子居。
儲潭初發未朝餐,一日經行十八灘。不似來時推不進,吟詩把酒傲驚湍。
偶逢環境亂如麻,躲去海邊觀浪花。東壁爭吵因爛帳,西鄰打架為分家。女人泗涕兼流淚,男漢掄拳又罵爹。恍聞驚濤同慨嘆:錢銀傷氣近風邪。
七里原頭營別業,三間堂下有東籬。霜林不盡天如洗,都是山人未了詩。
白發烏紗將八十,文章談笑見揚雄。風流不減三年別,未許尊前稱阿翁。
生兒免無后,未別為賢愚。日夜望成人,粗令業詩書。兒今復有子,頭角宛相如。得孫固云喜,無乃添吾憂。癡兒不好學,枵然腹空虛。未知為人子,徒令尊自居。故人繆相愛,遺我瓊琚詞。上言由先德,下言攜掌珠。何時得良晤,看此庭中趨。
天孫夜半剪云羅,翠幄春分巧思多。一束金蓮微印月,香塵不動步凌波。
冰姿冠絕人間世,傲雪凌霜。蕊點檀黃。更看紅唇間素妝。清芬不是先桃李,桃李無香。迥出林塘。萬木叢中獨秉陽。
未得科名鬢已衰,年年憔悴在京師。妻裝秋卷停燈坐,兒趁朝餐乞米炊。尚對交朋賒酒飲,遍看卿相借驢騎。誰憐所好還同我,韓柳文章李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