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道中詠蘆花和韻 其四
漁翁再到景應非,
圍繞藤蘿蔭釣磯。
是雪是花群目想,
和煙和雨一帆飛。
蕭蕭故壘秋多感,
鴨鴨言禽?慣依。
凌水有人搴作絮,
哀鴻遍野正無衣。
漁翁再到景應非,
圍繞藤蘿蔭釣磯。
是雪是花群目想,
和煙和雨一帆飛。
蕭蕭故壘秋多感,
鴨鴨言禽?慣依。
凌水有人搴作絮,
哀鴻遍野正無衣。
漁翁再次來到這里,景色已非從前模樣,藤蘿環繞遮蔽了釣魚的石磯。(蘆花)似雪似花,眾人目光所及皆在想象;煙雨中一葉孤舟揚帆飛逝。蕭瑟的舊營壘,秋日里多有感慨;水禽在暖處慣于相依。有人涉水采摘蘆花作棉絮,哀鳴的大雁遍滿原野,正因無衣御寒。
釣磯:釣魚時坐的石磯,水邊突出的巖石。
目想:目光所及,心中想象。
故壘:舊時的營壘、堡壘。
?(nuǎn):同“暖”,溫暖。
搴(qiān):采摘。
哀鴻:哀鳴的大雁,此處比喻流離失所、無衣御寒的百姓。
此詩或作于秋日途經淮安(淮陰道)時。詩人見蘆花紛飛、故壘蕭瑟之景,結合水禽棲息、百姓采摘蘆花御寒的細節,聯想起當時可能存在的災荒或戰亂,百姓無衣的困境,觸發感慨而作。
全詩以蘆花為線索,由景及人,前半描繪秋日江畔之景,后半轉向對民生的關注。通過“哀鴻遍野”的意象,將自然之景與社會現實結合,突出對百姓疾苦的悲憫,語言簡練,情感深沉。
幾年埋沒亂荊榛,軒檻移來特地新。何事臨風忍相對,傷心一曲舊亡陳。
疾風掃蚊雷,勢力如破竹。青奴冷侵肌,此乃我所欲。周旋蝸舍中,未用嘆跧伏。亦莫問馬曹,微文禁離局。
不成一事鬢先皤,朋友偲偲喜琢磨。千里音書歸雁少,滿城風雨落花多。迸階新筍微過竹,脫繭春蠶欲變蛾。惆悵少陵身老大,壯心激越醉時歌。
悠悠風物四時新,苒苒山屏萬古春。多少江山人不看,卻來江上看行人。
道在凡人日用中,顯仁藏用發神功。無余無欠時時在,爭奈凡人眼自瞢。
杜陵秋擬問真源,博望親從天上還。不使清風委平地,斯人今日在陘山。
南臺禮意特相招,送客溪亭自寂寥。夜雨燈前春幾許,清風扇底暑全消。中司執法分曹掾,掌政名官佐使軺。捧檄還應為親喜,宦途等是上云霄。
層巒幽夐。步石磴盤旋,瘦筇斜引?;X響清心,藥香療肺,病起閑身相稱。茶花半埋云霧,栽向高寒偏勁。天外風、泛瓊苞玉蕊,落千尋頂。重省??諊@我,塵涴素衣,忍說鷗盟冷。楂拾霜紅,蘿牽晚翠,甚日巖棲才穩。幾番俊游暫寄,依舊歸期未準。碧云杳,鎖篁陰十里,竹雞啼暝。
疏風細雨隨華節,西浦東山總勝游。拙守亦忻涼意好,挑燈清坐讀春秋。
長春一畝宅,僅容旋馬來。差喜數株柳,垂陰下覆階。斗室數燕集,酒半行蒼苔。冷月掛高樹,相看久徘徊。海外來使星,百國窮沿洄。嘆詫首相室,陋隘見此才。引退懷舊京,意中搆池臺。海棠數百株,盆列蘭與梅。行廚具精饌,賓客供嘲詼。心知有難言,艱屯郁風雷。津津可喜事,此意彌可哀。彌天蓋世氣,阨塞成寒灰。惟馀平生意,長鐫故人懷。
仗劍萬里去,孤城遼海東。旌旗愁落日,鼓角壯悲風。野迥邊塵息,烽消戍壘空。轅門正休暇,投策拜元戎。
湖水瀰瀰浸綠苔,湖邊衰柳兩三栽。游魚得意潛還躍,幽鳥多情去復來。
祠曹秉史筆,翰墨窺金鑾。燈火漸可親,蠹藁字未漫。玉殿行奏書,秋暉上旌竿。君文永有托,九廟方如盤。
晚景微雨歇,逍遙湖上亭。波閑魚弄餌,樹靜鳥遺翎。性野難依俗,詩玄自入冥。何繇遂瀟灑,高枕對云汀。
昔年吳越事并吞,留得青山只斷魂。落日正明漁浦渡,歸鴉遙點范家村。云分雨腳回沙溆,帆趁潮頭出海門。欲問凄涼千古意,鴟夷何處有兒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