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七年端午帖子詞 皇帝閤六首 其五
松碧涵風清度曲,
梅黃過雨密留陰。
翠寒堂上全無暑,
定起人間扇暍心。
松碧涵風清度曲,
梅黃過雨密留陰。
翠寒堂上全無暑,
定起人間扇暍心。
松樹碧綠,涵納清風,清爽地傳送著樂曲;黃梅經過雨水,濃密地留下樹蔭。翠寒堂中完全沒有夏日的暑氣,一定能消解人間因炎熱而想扇風的煩躁之心。
涵風:包含、容納清風。
度曲:傳送樂曲。
梅黃:指黃梅時節,春末夏初梅子成熟時。
密留陰:濃密地留下樹蔭。
翠寒堂:可能為宋代宮廷中消暑的殿堂名。
扇暍(yē)心:因暑熱而想扇風的煩躁心情,暍指中暑、熱渴。
此詩為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端午節進獻皇帝的應制詩。端午帖子詞是宋代宮廷在端午節的傳統雅制,多描繪宮廷生活或頌圣,此首即通過宮中清涼之景體現端午時節的閑適與帝王居所的優渥。
全詩以松風、梅陰、翠寒堂等意象,勾勒端午宮中清涼無暑之景,語言清新,意境閑適,既展現宮廷生活的優裕,亦符合端午帖子詞應制頌圣的特點,是南宋宮廷詩歌的典型之作。
用拙存吾道,空聞二妙歸。論交翻恨晚,茲日倍多違。黤黤長江去,輕輕花絮飛。杖藜從白首,道遠素書稀。
水清魚樂游,群來復群往。何事隱居人,把竿臨其上。
赤頭老師無揀擇,灊峰染翠吳塘碧。明明萬法入齊觀,豁凈絲毫元不立。
坐對銀釭曉,停留玉箸痕。君門常不見,無處謝前恩。
樓外殘陽將暮。江上孤帆何處。搔首立東風,又是少年情緒。凝佇。凝佇。一抹淡煙輕霧。
蓮花池上月如霜,金地無塵夕景涼。海藏暗浮龍影動,露盤微注鶴聲長。云棲梵缽留僧共,風隱銖衣護佛香。一夜不眠聽說法,雨花撩亂滿禪床。
冰雪消未盡,春陽猶作慳。沈綿坐遲日,曠廢羞清班。琴樽屏所愛,安得有歡顏。英曹鄭與李,幸此慰間關。道言淡而馥,芳襟偕秉簡。回飆披庭樹,暝色動遠山。開情盡杯勺,向夕惜馀閒。出門月皎皎,上馬不可攀。
昔年曾客鳳皇州,終日清狂不解愁。醉詠新詩驚俗客,笑扶紅袖上歌樓。一春每費千金賞,三度都來幾日游。回首故交應感慨,相思同白少年頭。
竿影如林立,灣環野渡橫。帆從村畔轉,水繞地中行。風靜千艘穩,波澄兩岸平。我來緣乞米,又復向春明。
陰叢含雨氣,燥葉領風聲。即是圖邊見,猶令客況清。
霜紅樹樹。指顧臨江渡。重陽近也風和雨。疑是杏花村路。人家幾處山城。城外秋江做晴。潮長更須潮落,打魚人在鷗汀。
薦神升,享序楙。淹玉俎,停金奏。寶旆轉,旒駕旋。溢素景,郁紫躔。靈心顧,留宸眷。洽外瀛,瑞中縣。
舊夢如云至竟迷,江南又見草萋萋。暮山相向春潮急,芳樹無言野鳥啼。詩為效顰重覓句,事經回首一含悽。天涯若作比鄰看,好語莊生物論齊。
解鞍山下臥黃云,兩翼從容百騎分。射殺匈奴白馬將,生擒不少射雕群。
樓對羅浮古洞天,三山清浪透前川。瓊章揮灑驚新語,霞里徘徊念昔年。并駕同來非有約,和歌歸去興無邊。從今風月憑欄處,已化鄰仙作集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