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祭掃青草湖有感,歸成四律以寫哀衷 其二
秋雨梧桐葉落時,
凄涼枕簟最縈思。
雕欄月上追攜手,
寶鏡塵生憶畫眉。
作賦江淹常寫恨,
多情宋玉為興悲。
只今凄寂妝樓下,
深院無人屬阿誰。
秋雨梧桐葉落時,
凄涼枕簟最縈思。
雕欄月上追攜手,
寶鏡塵生憶畫眉。
作賦江淹常寫恨,
多情宋玉為興悲。
只今凄寂妝樓下,
深院無人屬阿誰。
秋雨中梧桐葉正紛紛飄落,枕席的凄涼最能引發縈繞的思念。記得在雕欄望月時曾與你攜手,如今寶鏡蒙塵仍憶起為你畫眉的時光。江淹作賦常寫人間離恨,宋玉多情總為秋景興悲。如今妝樓下只剩一片凄寂,深深庭院空無一人,這一切究竟屬于誰呢?
枕簟(diàn):枕頭與竹席,此處指寢具。
縈思:縈繞心頭的思念。
寶鏡塵生:指鏡子因久未使用而積滿灰塵,暗示物是人非。
江淹作賦:江淹為南朝文學家,以《恨賦》《別賦》聞名,善寫人間離恨。
宋玉興悲:宋玉為戰國楚辭家,其《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句,常被引為悲秋典范。
阿誰:疑問代詞,即“誰”。
此詩為詩人祭掃青草湖后歸家所作。秋日雨落,梧桐葉紛,祭掃時觸景生情,回憶起與逝者往昔的點滴溫馨,又因眼前的空庭寂落,更添哀痛,故以詩寫懷,抒發內心的悲切。
全詩以秋日祭掃為引,通過今昔對比與典故烘托,深情追憶逝者,哀婉動人。詩中細節刻畫細膩,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悼亡抒情之作,展現了詩人對逝者深切的懷念與無法釋懷的哀痛。
細雨輕觴玉漏終,
上清詞句落吟中。
松齋一夜懷貞白,
霜外空聞五粒風。
桐下空階疊綠錢,
貂裘初綻擁高眠。
小爐低幌還遮掩,
酒滴灰香似去年。
仙客何時下鶴翎,方瞳如水腦華清。
不過傳達楊君夢,從許人間小兆聽。
階下饑禽啄嫩苔,
野人方倒病中杯。
寒蔬賣卻還沽吃,
可有金貂換得來。
峰帶樓臺天外立,
明河色近罘罳濕。
松間石上定僧寒,
半夜楢溪水聲急。
鵲銜龜顧妙無余,
不愛封侯愛石渠。
應笑休文過萬卷,
至今誰道沈家書。
晚來風約半池明,
重疊侵沙綠罽成。
不用臨池更相笑,
最無根蒂是浮名。
稚子書傳白菊開,
西成相滯未容回。
月明階下窗紗薄,
多少清香透入來。
曾看南朝畫國娃,
古蘿衣上碎明霞。
而今莫共金錢斗,
買卻春風是此花。
酆都香稻字重思,
遙想飛魂去未饑。
爭奈野鴉無數健,
黃昏來占舊棲枝。
柳下江餐待好風,
暫時還得狎漁翁。
一生無事煙波足,
唯有沙邊水勃公。
江客柴門枕浪花,
鳴機寒櫓任嘔啞。
輕舟過去真堪畫,
驚起鸕鶿一陣斜。
莫唱艷歌凝翠黛,
已通仙籍在金閨。
他時若寄相思淚,
紅粉痕應伴紫泥。
佳人芳樹雜春蹊,
花外煙蒙月漸低。
幾度艷歌清欲轉,
流鶯驚起不成棲。
皓齒還如貝色含,長眉亦似煙華貼。
鄰娃盡著繡襠襦,獨自提筐采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