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售畫于余令作楊柳黃鸝池塘萱草既成可觀用隨其題賦二絕句
尋常鸝在柳間鳴,嬌色嬌聲兩盡情。茲妞爾嬌明弄色,御溝何恨笑吞聲。
一段池塘萱草奇,其形便畫理便詩。到離形處畫之妙,詩妙更無形可離。
尋常鸝在柳間鳴,嬌色嬌聲兩盡情。茲妞爾嬌明弄色,御溝何恨笑吞聲。
一段池塘萱草奇,其形便畫理便詩。到離形處畫之妙,詩妙更無形可離。
其一:尋常黃鸝在柳間鳴唱,嬌美的顏色與清脆的鳴聲都盡顯其妙。這只黃鸝更添嬌妍明麗之態,御溝邊的其他鳥兒又何須含恨吞聲?其二:池塘邊的萱草一段奇景,其形態入畫自然,其中道理又暗合詩意。繪畫的妙處在于超越外在形跡,而詩歌的妙境更在于無具體形跡可依。
茲妞爾:或為“茲鳥爾”之誤,指畫中黃鸝。
御溝:宮廷中環繞的溝渠,此處泛指尋常水畔。
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被賦予忘憂、孝道等文化意象。
離形:超越外在形態,強調對神韻的捕捉。
詩人應友人之邀為一幅描繪楊柳、黃鸝、池塘、萱草的畫作題詩,畫作完成后,詩人觀畫即興創作此二絕句,借題畫之機闡發對詩畫藝術關系的思考。
兩首絕句以題畫為引,既贊美畫作形神兼備之妙,又通過“離形”“無形”等表述,揭示詩畫藝術超越形似、追求內在意趣的核心,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得意忘形”的審美理念。
丘石虎西蹲,月明煙水村。
扣舷穿蠡口,長嘯徹蘇門。
要得卻胡騎,應須夢至尊。
苦吟天地窄,萬物本同根。
相傳牛女起何時,無柰人間事轉癡。
青鳥蟠桃方士信,金釵鈿合逆胡基。
一杯記節圖成醉,萬感因秋卻易悲。
遺恨古今流不盡,銀潢耿耿接天池。
枝暗花成子,風飄絮作萍。
雨侵溪漲白,山脫晚云青。
又過仙人渡,還登酌水亭。
往來人自老,雙鷺立煙汀。
握手下層翠,秋聲動泬寥。
葉寒山徑響,雨積水程遙。
古甸分煙樹,孤城帶晚潮。
懷人在空谷,誼不就旌招。
文字滔滔江漢東,早從伊洛定宗風。
中興之后數人物,北斗以南唯此公。
聞道治平猶草奏,向來持論不和戎。
匪伊再入修門去,只有孤忠與昔同。
愛竹真成癖,相傳子又孫。
蒼寒云翳翳,碧浄玉溫溫。
月散驚龍化,風喧醒鶴魂。
幾回清不寐,因雪夜開門。
一從神武掛冠纓,便入千峰適性情。
已向耆英逃姓字,肯因楊柳作歌行。
石田水冷菖蒲節,茅屋云深薜荔榮。
白發山僧知此意,時時來聽野泉聲。
節義千年一緹縈,復因緩急見高情。
風霜凜凜欺行役,天地昭昭監此誠。
羞藻敬恭宗祀重,空花了悟世緣輕。
歸時認得來時路,暗想蓬萊是故程。
十年蹤跡兩相望,邂逅崆峒喜欲狂。
見說橋成鞭巨石,忽看水??舞歸艎。
面無慚色言何恤,民有遺思味最長。
故國莼鱸勞夢想,從公鷗浦弄斜陽。
裝折圍爐地,方方七尺強。
易容元亮膝,難著浄名床。
省炭功雖小,燒香味較長。
晏然宜袖手,免去暴朝陽。
臺嶺碧重重,中高華頂峰。
盡頭滄海出,半被白云封。
屋冷僧拋去,僊來井有蹤。
絕無猿鳥路,爭得世人逢。
紅紅白白花,萬萬千千樹。
開亦不知名,落亦不知數。
幽禽來上啼,野鹿銜將去。
可望不可攀,四向高無路。
江南見山猶可惜,千里萬里行不極。
江北見山絕可憐,三峰兩峰謾堆積。
平生未識蜀道難,頼此為余雙眼碧。
真人僊去狼不來,突兀與江相怒射。
尋詩更上最高峰,莫嘆能消幾緉屐。
水光山色只依然,顧我重來鬢非昔。
笑歸丘壑橫胸臆,別倩東風吹腳力。
扁舟泊晚櫓咿啞,飄灑隨風整復斜。
照夜初疑篷背月,隔溪遙認樹頭花。
村深浦遠人迷路,葦折荷傾鴈著沙。
漁父披蓑歸去后,帶煙茅屋兩三家。
麥垅桑麻接,行行百里賒。
一番飛谷雨,滿地落桐花。
水曲成三渡,山坳忽數家。
歸來襟袖上,猶帶赤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