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謁先考妣墓
獨抱終天恨,思親淚未乾。
墳塋一沾灑,風木幾摧殘。
日落猿聲急,云愁山色寒。
泉臺封閉后,形影夢中看。
獨抱終天恨,思親淚未乾。
墳塋一沾灑,風木幾摧殘。
日落猿聲急,云愁山色寒。
泉臺封閉后,形影夢中看。
獨自懷抱著無窮無盡的遺憾,思念雙親的淚水仍未干涸。來到墳前灑酒祭奠,風中的樹木仿佛也因歲月而屢次摧殘。夕陽西下猿聲急促,陰云含愁山色凄寒。自父母安葬于九泉后,只能在夢中得見他們的身影。
終天恨:終身的遺憾,指無法再盡孝于父母的悔恨。
風木:用典,出自《韓詩外傳》“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代指父母早逝的悲傷。
泉臺:指墳墓,陰間,古人稱死后所居之處。
形影:此處指父母的身形與模樣。
此詩當為詩人于清明節祭掃父母墳墓時所作。時值清明,本是追思先人的時節,詩人獨自來到父母墳前,觸景生情,想起父母已故、無法再承歡膝下的遺憾,因而寫下此詩以寄哀思。
全詩緊扣清明謁墓主題,通過祭掃場景與景物描寫,直抒對父母的深切思念與陰陽永隔的悲痛。情感真摯,意象典型,語言平實卻感染力強,是一首表達親情哀思的傳統悼亡之作。
一陳一葉此橫飛,飛到清霄總不遲。東海月輪今又滿,履綦安穩上丹墀。
暑雨朝來已厭多,蛙鳴猶更幸滂沱。雖然快爾狂跳志,爭奈良田有害何。
生來歌舞自能諳,舊住揚州傍綠潭。忽聽采菱翻艷曲,令人腸斷憶江南。
風捲浮云去復來,月明慘澹半簾開。人生樂事不可料,萬壑千巖共一杯。
末路誰當國步艱,瓊州節概似常山。心懸北極天應遠,血灑南荒地盡斑。上帝亦哀麟鳳死,中原今放犬羊還。使君忠義言難盡,只把哀辭滴淚刪。
鄦書十二辰,于已訓為止。此即已止字,反已乃為己。古文以同臺,女臺是為始。姒文列新附,大徐荒厥旨。近人雷俊書,乃更偽成似。不從古籀求,多端誰能理。
檐鐸飏風,山鐘搖暝,細寒飄香庭院。籠月梅梢,隱照云鬟新綰。冪淡煙、并影嬋娟,問玉色、花光怎辨。凝盼。有十分幽思,只摹一半。折取疏英親撚。恁薄笑嫣然,逢春非遠。遠也皆春,漫悔青鞋蒼蘚。布勾芒、大地芳蕤,總掃盡、玉龍哀怨。誰見。自枝南枝北,低回吟遍。
篙師無力櫓聲柔,已分前途夜泊舟。忽報西風吹柁尾,不須斜日到程頭。
林亭寂靜俯江流,天凈波光暑雨收。吟處詩人閑對席,望中仙侶遠同舟。老年未減滄洲趣,清興難忘赤壁游。莫遣西風吹客鬢,鱸肥莼冷不勝秋。
羌胡忘覆育,師旅備非常。南服更旄節,中軍鑄印章。馳書諭燕趙,開府冠侯王。赫赫今何在,門庭冷似霜。堅壁臨江日,人疑制敵疏。安知百萬虜,銳盡浹旬馀。智出常情表,功如定計初。云何媢公者,不置篋中書。
下馬款門門正關,主人辰出酉未還。三年見我兒童喜,一鳥啼春院落閒。竹所徑來元不俗,剡溪乘興未容慳。斜陽滿地看輝盡,更待花稍月一彎。
一法從何有,三皇五帝前。周知多異境,猛利要精專。我命須依道,陰功及物緣。善心通感應,動靜理深玄。
問訊山中竹,新來長幾叢。一枝初入手,如對滿林風。
長堤柳外望悠悠,山遠天空萬頃浮。漁牧幾家生計薄,鳧鹥春水野情幽。扁舟草澤誰真隱,二月洲田半婦耰。東兗源流夫子國,獲麟猶記古河陬。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凝流水,春風含夜梅。幡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