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榕士歸嵌城,即次「留別」元韻二首 其一
廿載芳名貫耳知,
于今霜鬢已離離。
嗟予廢學慚中令,
羨子高才媲左思。
腹有詩囊憑嘯詠,
眼看墨盾佐驅馳。
從戎莫道書生氣,
下馬當先露布移。
廿載芳名貫耳知,
于今霜鬢已離離。
嗟予廢學慚中令,
羨子高才媲左思。
腹有詩囊憑嘯詠,
眼看墨盾佐驅馳。
從戎莫道書生氣,
下馬當先露布移。
二十年來你的美名早已如雷貫耳,如今雙鬢已斑白稀疏。我感嘆自己荒廢學業,愧對像裴中令那樣的學識;羨慕你才華橫溢,可與左思媲美。你滿腹詩文,常以吟誦抒發胸臆;筆下文章如盾,輔助軍事馳騁。莫說從戎的你有書生氣,下馬就能立即起草捷報。
廿載:二十年。
貫耳:聲音傳入耳中,形容名聲顯著。
離離:形容鬢發稀疏的樣子。
中令:借指唐代裴度(曾任中書令),此處代指有學識的高官,作者自謙學識不足。
左思:西晉文學家,以《三都賦》聞名,此處比喻陳榕士才華橫溢。
詩囊:裝詩稿的袋子,指滿腹詩文。
墨盾:以筆墨為盾牌,指文才輔助軍事。
露布:古代軍事文書,多為捷報或檄文,此處指快速起草軍事文書。
此詩為贈別友人陳榕士歸嵌城所作,次韻其「留別」原詩。二人相交二十年,此時陳榕士或有從戎經歷,作者在送別之際,結合其才學與軍事作為,抒發感慨與贊賞。創作時間當在二人相交后期,具體背景或與晚清士人交游、從戎風氣相關。
全詩主旨為贊揚陳榕士才學卓越、文武兼修,表達送別時的傾慕與肯定。特點在于將文才與武略結合,用典自然,情感真摯,既顯友人風采,又含自我省思,是清代贈別詩中兼具內容與情感的佳作。
老盡芙蓉霜葉吼,頓覺秋容瘦。曳杖試行吟,竹里青簾,高倚疏疏柳。遠眺停云懷故友,淚落杯中酒。慘慘復慘慘,風雨三更,誰念人僝僽。
翩翩車馬動塵沙,望入乾坤眼界賒。楊柳遠迷行客路,桑麻深鎖野人家。龍頭山上秋光老,鹿邑城西白日斜。獨對一樽拚酩酊,西風籬落有黃花。
林園幽事遞相期,日暖風恬種藥時。忽辨龐公棲隱處,卻嫌陶令去官遲。人間穩路應無限,故國平居有所思。記得長安還欲笑,更將弦管醉東籬。
六旬長老少如童,坐斷天湖第幾峰。若道此中端的事,三間茅屋五更鐘。
因看木槿落花稀,更惜年光似鳥飛。斗酒黃雞堪共樂,青山無恙故人非。
才到松陵即是家,樓高不管綠楊遮。有書萬卷時翻弄,千古興亡幾嘆嗟。
行玉盤中驚杜老,扣窗聲里喚祈賓。扶持大道須公等,正恐鄉車未可巾。
小立橫橋聽雁過。回天耿耿瀉銀河。懶尋牛女亂星多。楊柳風低歌拍起,芙蓉香透笑聲和。紅紗燈影入涼波。
楚俗聲音誤最多,近來方證桂門訛。分明流向郴人道,此水今名崇德河。
云陽佳氣動江鄉,寶婺星輝映北堂。競喜萱叢開晚色,更看蘭葉裊華光。湘娥色應金飆轉,緱女簫流綵霧長。試問瑤池宴阿母,鶴鈿今數幾莖霜。
野色山光列畫圖,坐看漁子入菰蒲。恰如放鹢穿三峽,何事航家問五湖。
不用黃牛教子孫,為儒三世受君恩。卻將視草堂前筆,歸去題詩水竹村。
碧山繚繞石瑰奇,兩岸繁陰薜荔垂。桂水歲寒收瘴靄,火田秋熟慶清夷。無名老樹森森秀,得意幽禽翐翐飛。三百六灘天上落,險夷惟有宓神知。
表里河山故國西,昔人曾費一丸泥。逃秦客去雞猶唱,擬杜詩成手自題。天際浮云橫紫邏,夜窗燃火照青藜。臥龍未許終藏雨,指點南陽是隔溪。
桑扈交交拂曙鳴,梨花過雨羽衣輕。莫教舞落深窗里,怕遣羅敷曉夢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