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五首 其五
啼血辛勤爾自貽,
百花時節好閒飛。
行人日日春山過,
相勸相呼總不歸。
啼血辛勤爾自貽,
百花時節好閒飛。
行人日日春山過,
相勸相呼總不歸。
你啼叫到吐血這般辛苦是自己造成的,百花盛開的時節正適合悠閑地飛翔。過往行人天天在春天的山里經過,大家都勸你、呼喚你,你卻總是不肯歸來。
啼血:杜鵑鳥啼叫時,傳說會啼到嘴里流血,常用來形容悲苦。
自貽:自己造成。
閒:同“閑”。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春日山林中看到杜鵑啼叫的情景,由此引發了對人生態度的思考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杜鵑鳥的行為,勸誡人們不要過于執著,要懂得適時變通。其特點是借物喻人,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思考。
蟬性極清高,愁吟類楚騷。炎天風露薄,度日亦嗷嗷。
勞歌動別筵,酒散各云天。折柳當春暮,看花正少年。鶯聲孤店月,草色六朝煙。無限懷人意,金陵何處邊。
曾從江上拾遺金,瓦礫相輕見道深。野史有人應作傳,世人誰是古人心。
殘醉初消人意懶。繞砌涼蛩,猶解吟幽怨。幾處紅樓絲管暖。商聲只在閑庭院。北雁不知關塞遠。滿地菰蘆,湘水煙波晚。風里橫斜吹更亂。關心莫被風吹斷。
英聲初發。記舍選齊驅,祖鞭先著。風月平分,尊罍談舊,各已蒼顏白發。屈指待拚一醉,祝生申嵩岳。怎知道,為清湘□潤,暫移賢杰。休說。予心渴,里巷爭先,擬持杯階闥。畢竟人間,賞心樂事,種種盡歸緣法。拈取瑞香一瓣,爇向湘山名剎。無量壽,和一身見在,兩尊菩薩。
何時太夫人,上天回哀眷。墓久狐兔鄰,嗚呼淚如霰。
聞結茅亭傍水邊,幾時同泛釣魚船。酒賓詩主東南美,霽月光風上下天。白雪可須推郢調,黃州真屢夢坡仙。休嫌小隱鄰城市,心遠由來地自偏。
此夕中秋月,來從鄭邑看。冰輪出海凈,桂子落云寒。暫對儒臺酒,聊?旅夜歡。如何千里別,兒女憶長安。
說法珠林對月華,蒲團小坐即為家。池邊剩有蓮千朵,可似當年火里花。
曩者見張公,索寫詞中信。王哲今朝故故來,甚沒個人相近。回首跨清飆,隨足云霞趁。卻入全真復舊堂,把一點靈明認。
敲風點月重還輕,游子聞來最動情。峻宇雕墻云雨外,那知此石有離聲。
行路難,游說難。前車既已覆,后車心亦寒。宣尼欲歷聘,竟厄陳蔡間。儀秦騁雄辨,黑貂幾摧殘。王陽不能驅九折,酈生禍起三寸舌。千古無人吊章亥,一賢豈盡賢鬷蔑。行路難,游說難。我將焚車深反關,不復更思山上山。口中舌在毋翻瀾,從渠相見嘲冥頑。
高秋多病客,古寺寄黃昏。野迥常疑虎,天寒早閉門。離愁燈下影,鄉淚枕邊痕。賴有諸禪侶,情親似弟昆。
俗緣未斷念家鄉,回首仙源竟渺茫。野鳥自啼春自好,桃花應是怨劉郎。
永別城中路,新成郭外墳。旐題前太守,書失右將軍。廣柳驅殘月,甘棠翳暮云。應知千載后,不朽是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