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倅二首 其二
一尉千官底,公無勢位分。
門墻時與進,道義得親熏。
去矣難留佩,時哉盍致君。
南風秣陵路,征旆卷行云。
一尉千官底,公無勢位分。
門墻時與進,道義得親熏。
去矣難留佩,時哉盍致君。
南風秣陵路,征旆卷行云。
你身為縣尉處在眾多官員之中,并無權勢地位之分。你常能得到師長的教誨,親受道義的熏陶。你要離去難以挽留,此時正該去輔佐君主。在南風輕拂的秣陵路上,你遠行的旗幟如卷動的行云。
倅(cuì):副職,這里指梁倅是副職官員。
尉:縣尉,一種官職。
門墻:指師長之門。
親熏:親身受到熏陶。
盍(hé):何不。
致君:輔佐君主。
秣陵:地名。
征旆(pèi):遠行的旗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在友人梁倅要赴任或遠行時,詩人為表達惜別與期望而作。當時社會或許處于正常的官場人事流動中,詩人與梁倅有一定交情,看到其品德修養,希望他能有更好的發展。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肯定友人的品德,又鼓勵其有所作為。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古代送別詩的常見主題與情感表達。
山鳥鳴間關,林風靜容與。攜將青玉案,行歌少儔侶。古誼日以疏,德毛鮮克舉。大道本康莊,斯人獨古處。何以報瓊瑤,蕭蕭就汀渚。
玉杵擎將蜀道行,不辭辛苦為云英。當年只覺成都近,未稱瓊漿一飲情。
知隔清虛尚幾塵,風花偏得伴閒身。盆池獨賞紅蕖早,陶鼎先嘗紫蕨新。幾格有書曾弭癖,刀圭無藥可祛貧。溪山勝處煩延訪,只恐漁樵是異人。
昨宵華表鶴初歸,擬共莊生話翠微。薄翅欲飛低日影,輕風徐過動人衣。春園舉扇愁清夢,南國看花識紫薇。栩栩自忘蕭索意,不須窗下伴芳菲。
持轡趨代北,妄意希名馬。代北馬如云,由來重取舍。王官待才能,高下不茍且。行都未脩飭,黃金誰變瓦。吾當保吾真,甘歸事田野。
舟行逸興起,日出群動分。欻焉黃山至,蒼翠郁氤氳。翩彼高枝鳥,斗嘯巖上云。野叟指予言,西有公侯墳。荊棘無時已,狐兔何紛紛。耕者侵為田,泉下無所聞。徒然金匱里,紀載平生勛。嘆息不成歡,惻惻歸江濆。
云荒山寂風蕭瑟,踽踽冰泥澀鐵輪。廢塔霾煙波漭瀁,髡枝出雪石嶙峋。生兼傲拙天應棄,夢雜悲歡歲又新。惘惘去來成底事,虛聲浪跡爾何人。
飛蓋霽色新,爽氣來青嶂。行行見洪河,洪河流湯湯。津吏向我言,夜雨添新漲。一葉凌浩渺,沸波濺其上。鼓棹度中流,東西迷所向。雷車爭砰鍧,雪屋互排蕩。兒女色如土,老夫神猶王。自矢管公誠,豈憂蔡姬蕩。篙師若有神,布帆遂無恙。三老顧何能,呵護賴神貺。腐儒一寸心,幸哉天吳諒。刺剌撫兒女,無庸太惆悵。宦海多風濤,絕勝洪河浪。
曉風吹酒醒,鞭影拂云屏。水漲然犀浦,煙迷夢日亭。麥英紅菜圃,榆莢白蒲汀。日午征人倦,茅檐野騎停。
冬春積陰雨,十旬三見日。城闕為泥涂,凄風閉寒室。居人屢興嘆,況子猶孤客。臥起逆旅中,圖書滿筐篋。撫劍一高歌,長江浩蕭瑟。仆本蓬蒿士,歲月時一出。愛君美詞翰,過讀常促膝。如何倦飛羽,更問閩山轍。東道阻且深,相思隔浮岳。有親在白頭,留子終無術。何以送將歸,獨有江南橘。
錦意溫存笑語柔。瑤臺月下送明眸。比肩人海總銷愁。冠玉如君豈易得,梅花似汝幾生修。團團璧月掛簾鉤。
人鬼幽明兩不關,人生只畏鬼為奸。欲知古器從何得,盡出丘陵冢墓間。
天地閉窮冬,湖山三尺雪。十日不開門,寒花近可折。插置玉壺中,壺冰味增冽。隱幾已忘言,對此自怡悅。拈起便成詩,詩神轉清絕。
楊柳藏鴉筍作竿,曉風吹雨作輕寒。清陰一片收春去,留得薔薇數點殷。
鞭石驅山九日燀,文人何用強談天。黃星靡聘河圖出,枉矢西流金虎遷。鄭客璧知龍死歲,南州鶴語堯崩年。蚪蝌化燼微言絕,星拜縹簪北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