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匱閣
一登石匱閣,載讀石匱詩。
詩人不可作,詩思清可思。
至今江水流,哀響猶依依。
佳趣想如古,物是惟人非。
孤煙起林坳,夕鳥相與歸。
攬轡復前征,長言解歔欷。
一登石匱閣,載讀石匱詩。
詩人不可作,詩思清可思。
至今江水流,哀響猶依依。
佳趣想如古,物是惟人非。
孤煙起林坳,夕鳥相與歸。
攬轡復前征,長言解歔欷。
一登上石匱閣,就讀起石匱詩。詩人已無法再創作,詩中情思清逸值得回味。直到如今江水依舊流淌,哀傷的聲響仿佛還在身旁縈繞。美好的情趣想來和古時一樣,只是景物依舊人卻已不同。孤獨的炊煙從山林坳里升起,傍晚的鳥兒結伴而歸。我拉住韁繩繼續向前趕路,用長吟來排解心中的嘆息。
石匱閣: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一處有文化意義的樓閣。
載:又。
作:創作。
清可思:清逸值得回味。
依依:形容聲音輕柔、婉轉不絕。
佳趣:美好的情趣。
物是惟人非: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
林坳:山林的低洼處。
攬轡:拉住馬韁繩。
長言:放聲高歌、長吟。
歔欷:嘆息、抽噎。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途中登上石匱閣,讀到相關的石匱詩,由此引發對古代詩人和時光變遷的感慨。當時或許社會處于一種相對平穩或動蕩的狀態,詩人在旅途中觸景生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對古人的追思和對物是人非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氛圍和滄桑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歷史的思考。
縣去帝城遠,為官與隱齊。
馬隨山鹿放,雞雜野禽棲。
遶舍惟藤架,侵堦是藥畦。
更師嵇叔夜,不擬作書題。
張頤任酒澆,開眼信花燒。
舊國歸何滯,新知別又遙。
夜行篙觸石,晚泊纜依橋。
若未重相見,無門解寂寥。
漫作容身計,今知拙有余。
青衫迎驛使,白發憶山居。
道友憐蔬食,吏人嫌草書。
須為長久事,歸去自耕鋤。
顧兔蝕殘月,幽光不如星。女兒晚事夫,顏色同秋螢。
秋日邊馬思,武夫不遑寧。燕歌易水怨,劒舞蛟龍腥。
風折連枝樹,水翻無蔕萍。立身多門戶,何必燕山銘。
生世不如鳥,雙雙比翼翎。
方拙天然性,為官是事疎。
惟尋向山路,不寄入城書。
因病多收藥,緣飡學釣魚。
養身成好事,此外更空虛。
廣陵寒食天,無霧復無煙。
煖日凝花柳,春風散管弦。
園林多是宅,車馬少于船。
莫喚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季秋天地閑,萬物生意足。
我憂長于生,安得及草木。
試從古人愿,致酒歌秉燭。
燕趙皆世人,詎能長似玉。
俯憐老期近,仰視日車速。
蕭颯御風君,魂夢愿相逐。
百年夜銷半,端為垂纓束。
蕭關路絕久,石堠亦為塵。
護塞空兵帳,和戎在使臣。
風沙去國遠,雨雪換衣頻。
若問涼州事,涼州多漢人。
滿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風輕履舃,花露膩衣裳。
谷鳥鳴還艷,山夫到更狂。
可憐游賞地,煬帝國傾亡。
南國春早煖,渚蒲正月生。
東風吹鴈心,上下和樂聲。
繞水半空去,拂云偕相迎。
如防失群怨,預有侵夜驚。
渺邈天外影,支離塞中鶯。
自顧摧頹羽,偏感南北情。
乍甘煙霧勞,不顧龍沙榮。
雖樂未歸意,終不能自鳴。
喜去春月滿,歸來秋風清。
啼余碧窗夢,望斷陰山行。
不及瑤??燕,寄身金宮楹。
江北煙光里,淮南勝事多。
市鄽持燭入,鄰里漾船過。
有地惟栽竹,無家不養鵝。
春風蕩城郭,滿耳是笙歌。
不上酒家樓,池邊日獻酬。
杯來轉巴字,客坐遶方流。
酹滴苔紋斷,泉連石岸秋。
若能山下置,歲晚愿同游。
今朝一百五,出戶雨初晴。
舞愛雙飛蝶,歌聞百囀鶯。
江深青草岸,花滿白云城。
為政多孱懦,應無酷吏名。
的皪舒芳艷,紅姿映綠蘋。
搖風開細浪,出沼媚清晨。
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襲人。
獨披千葉淺,不競百花春。
魚戲參差動,龜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從此免迷津。
出城煙火少,況復是今朝。
閑坐將誰語,臨觴只自謠。
堦前春蘚徧,衣上落花飄。
伎樂州人戲,使君心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