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沈石圃云靜野邢文臺陳仰坡夜宴石圃分韻二首
林下何人覓舊交,高軒帶雨歷荒郊。半尊遲月開花徑,午夜懸燈賦草茅。浮白且連徐孺榻,談玄未解子云嘲。人生聚首渾難事,索句何緣竹外敲。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別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林下何人覓舊交,高軒帶雨歷荒郊。半尊遲月開花徑,午夜懸燈賦草茅。浮白且連徐孺榻,談玄未解子云嘲。人生聚首渾難事,索句何緣竹外敲。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別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在山林間有誰來尋覓舊日的好友呢,高貴的車駕帶著雨來到了荒郊。手持半杯酒等待月亮升起照亮花徑,午夜時分掛起燈在簡陋的茅屋中吟詩。開懷暢飲如同徐孺子坐在徐稚的榻上,談論玄理卻不理解揚雄的嘲諷。人生相聚實在是難事,又怎會有心情在竹外推敲詩句。與友人握手談心細細談論交情,冒雨出行清晨來到郊外又何妨。在這空谷中有緣相聚,主人熱情相迎,草堂沒有道路還打算鏟除茅草開辟新路。暫且憑借著美酒凝聚幽思,無暇顧及世間的冷暖與他人的嘲諷。這次分別后想念你也沒別的事,只仿佛看到山門只有一個僧人在敲門。
高軒:指高貴者所乘的車。
遲月:等待月亮。
浮白:本指罰酒,后泛指喝酒。
徐孺榻:東漢豫章太守陳蕃不接賓客,惟徐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后以“徐孺榻”表示對賢才的禮敬。
談玄:談論玄理。
子云嘲:揚雄曾寫《解嘲》一文。
倒屣: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形容熱情迎客。
誅茅:芟除茅草,指結廬安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詩人與友人在夏日的山林中相聚夜宴。當時社會環境或許比較平靜,詩人得以在山林間與好友談天說地,享受這份寧靜與友情。詩人創作此詩時心境閑適,對與友人的相聚感到愉悅,同時也對人生的聚散有所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人生聚散的感慨。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清幽,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它生動地記錄了詩人與友人的一次相聚,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情感世界。
荒山野水通漁浦,浦山漁家隔芳嶼。放棹晨炊北渚煙,聯蓬夜宿西巖雨。停罾曬網收鸕鶿,彷佛瀟湘日暮時。不知何處乘桴伴,猶唱三洲估客詞。
與君南北昧平生,傾蓋論心若弟兄。長笑區區市朝客,白頭重欲定交情。
幻起有形,智空無名。秋生月窟,云變乾城。摩娑百戰胝瘢舊,向道而今老太平。
緣村乞樹繞園栽,紅白花教取次開。培筑未周風雪到,擁蓑編箔夜深回。
東風策馬循阡陌,偶入三洲紫翠堆。片石辟開真境界,九天飛下小蓬萊。藥爐客已還丹去,花徑人常載酒來。巖畔留題紀行跡,不教春雨長莓苔。
妝殘對景晚風悲,隔歲驚看久別離。芳樹幾生云外嶺,香傳不上隴頭枝。
笑倒東方朔。擲毛錐還君此卷,起為君酌。袞袞諸公牛馬走,那有王楊盧駱。有亦只束之高閣。身是故將軍姓李,語灞陵醉尉休輕薄。彈一曲,夜飛鵲。西山晴翠渾如昨。對樓頭縱橫萬卷,典墳邱索。拉得畫師王石谷,來踐草堂佳約。吾自有胸中丘壑。妻解麋齊兒虎跳,算一家梅鶴都非惡。百城擁,氣磅礴。
白月一家好,青山四坐迎。短筇看虎跡,高枕聽蛙聲。草具枇杷足,瓜廬熠耀行。相逢總佳士,更喜著彌明。
梨花盈盈雪一樹,照日不消半含露。香氣氤氳百和馀,隔墻暗逐東風度。桃夭杏艷多名園,春深狼藉空愁煩。醒心忽到池塘路,疑是江梅初返魂。休將一枝看帶雨,長門掩泣誰為主。莫待溶溶月滿庭,素娥心事尤孤苦。快哉君家今日晴,釀泉之酒花邊傾。更饒齒頰有張谷,夢回猶足消馀酲。
策策桐飄已半空,啼螀漸覺近房櫳。一生不作牛衣泣,萬事從渠馬耳風。名姓已甘黃紙外,光陰全付綠尊中。門前剝啄誰相覓,賀我今年號放翁。睡臉馀痕印枕紋,秋衾微潤覆爐熏。井桐搖落先霜盡,衣杵凄涼帶月聞。佛屋紗燈明小像,經奩魚蠹蝕真文。身如病驥惟思臥,誰許能空萬馬群。山澤沉冥氣尚豪,鬢絲未遽嘆蕭騷。已忘海運鯤鵬化,那計風微燕雀高。萬里客魂迷楚峽,五更歸夢隔胥濤。故知有酒當勤醉,自古寧聞死可逃。
夫子邈然去,孤峰自辟門。地容方丈潔,天護草堂尊。風節千春見,行藏兩世論。荒荒西日下,梵磬肅朝昏。
偏存名跡在人間,順俗與時未安閑。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九疑山。
中原門戶古伊吾,舊有雄蕃駐此都。萬仞天山橫北郭,一弘清瀨下南胡。
后夜山河可爾圓?中興元是北征年。沈沈八萬三千戶,頭白吳剛獨未眠。
貧眉似促,饑眼覺大。口噤禪游,鼻通氣快。心不萌個處轉機,卦未兆阿誰來買。應世隨緣,齪家得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