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鴻臚歸養
詔許潘郎去,秋風晝錦歸。
楓江辭魏闕,菽水奉慈闈。
采秀太湖石,棲霞白板扉。
長安西笑日,莫遣滯漁磯。
詔許潘郎去,秋風晝錦歸。
楓江辭魏闕,菽水奉慈闈。
采秀太湖石,棲霞白板扉。
長安西笑日,莫遣滯漁磯。
朝廷下詔準許你像潘岳一樣回家,在秋風中榮耀地歸鄉。你從京都告別,將用粗茶淡飯侍奉母親。你可以去太湖采擷秀美的石頭,在白板門扉前欣賞云霞。當你在長安回首往事歡笑時,不要一直滯留在漁磯之地。
潘郎:晉潘岳《閑居賦序》有歸家養親之語,后以“潘郎”喻指歸養之人。
晝錦:指富貴還鄉。
魏闕:指朝廷。
菽水:指粗茶淡飯,常用作孝養父母之辭。
慈闈:母親的居室,也借指母親。
白板扉:簡陋的柴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友人王鴻臚獲朝廷準許歸家養親,詩人寫詩送別。當時社會可能注重孝道,友人得以歸鄉盡孝,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歸家養親,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意境閑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之間的情誼與對孝道的重視。
心是惜花疼,足是尋春乏。花殘春老病根由,病也風流煞。欲補恨難消,欲瀉情還弱。春來花放是良醫,此外曾無藥。
清池定誰至,鸂鶒自來馴。知我無傷意,憐渠解托身。橋陰棲息穩,島外往來頻。勿食游魚子,從交長細鱗。
溪頭日落寒鴉悲,往來溪上攀楊枝。溪小無聲楊枝墮,游魚穿波花滿舸。回首東山月半竿,水天蒼茫一色寒。但見暝色千里來,隨人直上高樓端。蘆荻蕭蕭風又起,夜深落葉落不止。
吾家賢宰宰長垣,客墓荒涼有子孫。六十馀年未歸得,至今源本重深恩。兩回南上謁先塋,更省同宗上帝京。遠道驅馳見誠孝,詩書慎勿墜家聲。文獻傳家五百齡,憐渠北郡久飄零。是行好記殷勤囑,清渭無將混濁涇。
漢高圍苦白登深,誰獻和親快帝心。不是野雞終夜哭,魯元先爾嫁如今。犀刀割水那能一,伯勞燕子難辭匹。東來一雁破胡云,舉頭微見長安日。或授別傳留公案,嬙自請行或為漢。總歸壞秤無準程,須馬急時將妾換。巳分無緣記守宮,寧期有詔赴和戎。單嬴夜夜無關鎖,相伴單于獵火東。千花百蕊一園春,花落金閨亦落塵。嫁爾呼韓漢天小,贖歸蔡琰漢何人。雕邊箭孔入風鳴,馬上琵琶隴水聲。幾夢爺娘歸不見,來時道路不分明。馬促車催去一朝,無恩有怨且須消。丁香不是中行舌,肯把中原事事教。李陵僑贅是胡夫,蘇武妻兒亦是胡。四輩離愁猶未了,又添漢妾哭穹廬。燕支山屬南朝地,胡婦雙腮斷紅媚。博得明妃一笑來,家家白粉搽高鼻。胡天白草明如雪,為儂特改青青葉。草意何殊虞美人,儂愁卻甚重瞳妾。
昔日乘輿住此山,愛山五日住山間。今朝忽動思歸興,得伴先生杖屨還。
二毛可惜雪霜侵,日有清都絳闕心。枝冷鵲翻檐外影,庭空鴻墮月邊音。
每坐更深香自焚,行年八十斷聲聞。已知陰魄隨風盡,何處法身逐化分。濾水有羅仍掛壁,鄉人結社競參墳。禪家寂滅休垂淚,為買碑刊大鑒文。
識字誰令勝爛奚,自應無褐更無衣。宵安亦念明朝計,兒報屋檐生早暉。
樓外金墉,巷頭銀井,隱約非花非霧。一片胭脂,祇許鶯梭穿度。怯攀折、綠刺潛防,賣窈窕、紅情暗與。隔綃窗、背著秋千,朦朧最是竊香路。小拈螺子鈿盒,將露華傅體,殢他鴛侶。一架薔薇,重取殘春填補。看裊裊、風里腰肢,是盈盈、夜來情緒。誰悄把、繡譜親描,惹墻花漫妒。
博山燒沉水,煙燼氣不滅。日暮白門前,楊花散成雪。
一德登黃閣,三臺燭紫霄。化功兼袞補,和氣作羹調。運軸推元老,持鈞序庶僚。賡歌應可嗣,賴爾協簫韶。
罵賊都門太史雄,書生殉國勇從戎。南兵烏合知無濟,西幸安驅正有功。肘腋奸陰為間諜,頭顱虜亦識孤忠。誰言君父難同報,已博侯封晉乃公。
碧血丹心煥大名,詞人懷古首同傾。一隅孤立空銜在,四鎮紛馳將令輕。龍種清狂非日角,鴻溝飛渡況天兵。莫將成敗憑苛論,此亦文山玉帶生。
西阻東侵拓霸材,驚聞北陸走風雷。汽車直下鮮卑里,百二雄關一旦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