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大坪林祖師庵
禪堂真寂靜,小坐愜幽情。
林密泉聲隱,花深夜氣清。
窺琴松月下,扇茗竹風迎。
我欲誅茅住,巖邊構兩楹。
禪堂真寂靜,小坐愜幽情。
林密泉聲隱,花深夜氣清。
窺琴松月下,扇茗竹風迎。
我欲誅茅住,巖邊構兩楹。
禪堂真的十分寂靜,我小坐于此,愜意于這清幽的情境。樹林茂密,泉水的聲音都被掩蓋了;花朵在深夜中綻放,空氣格外清新。我在松月之下欣賞琴音,在竹風的吹拂中品茗。我想要在此處除草建房,在山巖邊建造兩座房屋。
愜:滿足,暢快。
誅茅:芟除茅草,指結廬安居。
楹:房屋一間為一楹。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歷途中來到大坪林祖師庵,被庵中及周邊清幽的環境所吸引,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較為動蕩,詩人渴望尋求一方寧靜之地,以擺脫塵世紛擾。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寧靜清幽環境的喜愛與隱居之愿。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描寫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田舍東湖隔,樓居北戶升。感時秋鬢白,懷友晚山青。病不妨書讀,閒應養性靈。敝裘蘇季子,四海一飄萍。
楚些魂消,藝蘭樹蕙知無地。瓦盆身世。好作移家計。一尺妖紅,簾底春風起。今償未。去年秋味。碧玉成煙墜。
嚴城西畔開離筵,郎官送客斜陽天。有人吹笛正凄愴,晴云改色迷山川。野風太急萬柳折,倏忽波濤翻九淵。驪龍驚起珠欲墮,亂鳥無聲愁向我。梅花一曲何斷腸,蕭瑟零霜肅滿座。盧子揮淚不勝哀,銜冤垂老誰憐才。君不見禰衡傲岸成禍胎,鸚鵡洲上多莓苔。騷人往來酬酒杯,黃祖于今安在哉。當秋苦調莫三弄,聽徹躊躇轉悲慟。張令知心不可忘,關河月照滑臺夢。
銜泥舊燕壘新巢,來往如辭曲折勞。蝸舍雖微足容爾,畫梁爭得幾多高。
圖報慚無地,哭聲空震天。恩私諸子外,知遇十年前。殘篋玄經秘,儀床絳帳懸。舊題詩滿壁,一讀一潸然。
黃粱餐罷倚危亭,茗枕瓊花助解酲。旅況吟魂正瀟灑,拂鞍迤邐又登程。
老柏驚秋子遍庭,寺深云冷屋如冰。九旬夏滿僧歸盡,閑卻虛堂照講燈。
珠玉新詩照士林,長城寧畏短兵侵。春云有態時時變,秋水無痕岸岸深。洛下才名推獨步,越中山水喜重臨。別來歲晚偏相憶,誰折梅花慰渴心。
鐘山晴對草堂青,勝日芳筵更此庭。花霧竹煙籠氣色,漢雍唐省備儀形。直令渾噩追三代,坐見文章侶六經。卻憶北扉供奉日,幾回鐘漏候明星。
朝發軔兮蒼梧,夕稅駕兮玄圃。逢仙人兮與嬉,偶忘歸兮舊路。溘春光兮已謝,花亂落兮如雨。思倡和兮不得,月華生兮洲渚。
老樹槎牙石巃嵷,隔岸人家紫煙重。長江蒼茫日夜浮,天塹西來云影動。駕風上水誰家船,片帆高飏孤云邊。林下伊誰褦襶子,抱琴應訪草堂仙。毫端遠勢莫與比,巴陵洞庭秋色里。莫是當年顧虎頭,寫出滄洲千萬里。
潮落江門煙水秋,云帆八月過揚州。兩京馳道三千里,夾岸垂楊接御溝。
倚岸依依一兩株,溪風吹影暮煙疏。青條拂水長如線,釣叟折來穿白魚。
阿婆使妾舂稻粱,小姑又喚縫衣裳。一時不應小姑怒,可堪顏色來風霜。小姑打時只袖手,小姑罵時只閉口。眼看小姑也嫁人,姑嫂不得長相守。聞道比妾小姑多,小姑他日當如何。
人生萬家室,大暑亦勞勞。滴露點周易,臨風歌楚騷。朱丹誰復羨,斑白懶能薅。一笑問兒子,汝何催我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