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堂二首
西湖地僻少人知,隱吏官曹占作池。浩蕩芙蕖風過夜,扶疏楊柳月明時。雖多不用一錢買,縱少足供千首詩。但使尊中深貯此,卮刀細薄可無饑。
青羅熨鏡正揩磨,上有虛堂發興多。大熱端能排酷吏,廣寒只合在嫦娥。又成畫舫珠簾去,可奈紅妝翠蓋何??v使曲肱無別夢,一尊風月弄婆娑。
西湖地僻少人知,隱吏官曹占作池。浩蕩芙蕖風過夜,扶疏楊柳月明時。雖多不用一錢買,縱少足供千首詩。但使尊中深貯此,卮刀細薄可無饑。
青羅熨鏡正揩磨,上有虛堂發興多。大熱端能排酷吏,廣寒只合在嫦娥。又成畫舫珠簾去,可奈紅妝翠蓋何??v使曲肱無別夢,一尊風月弄婆娑。
第一首:西湖地處偏僻少有人知曉,隱于官署的官吏將它占作池塘。晚風拂過,荷花浩蕩搖曳;月明時分,楊柳枝葉扶疏。這里的風月雖多卻不用花一文錢購買,即便不多也足夠供我寫下千首詩。只要酒杯中深深貯滿這風月,即便酒器再小也不會感到貧乏。第二首:湖面如青羅熨過的鏡子被仔細擦拭,湖岸上的空堂引發了我許多興致。大熱天里,這清風竟能驅走酷熱;這清涼之境,只應屬于月中嫦娥的廣寒宮。又有畫舫掛著珠簾駛過,怎奈那紅妝與翠蓋(荷花)更添風情。即使彎著手臂當枕頭沒有別的夢,一杯風月也能讓我自在起舞。
隱吏:指在官署中過著隱逸生活的官員。
官曹:官署,官吏辦事的地方。
芙蕖:荷花的別稱。
扶疏:枝葉繁茂、高低疏密有致的樣子。
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容器。
卮刀:此處指小酒器,或借指生計所需。
青羅熨鏡:形容湖面平整如被青羅熨過的鏡子。
虛堂:空闊的廳堂,此處指湖邊敞亮的建筑。
酷吏:雙關,既指嚴苛的官吏,亦喻酷熱的天氣。
廣寒:廣寒宮,傳說中月亮上的宮殿,代指清涼之境。
曲肱:彎曲手臂當枕頭,指安適的生活狀態。
婆娑:盤旋舞動的樣子,此處形容風月的美好與愜意。
此詩約作于宋代,詩人任地方官吏期間,于官署附近發現一處偏僻西湖(或小湖泊)。因景生情,以“風月堂”為題寫下二首,展現其在公務之余寄情自然、追求隱逸雅趣的心境,反映宋代士大夫“吏隱”文化中對雅致生活的向往。
《風月堂二首》以西湖風月為核心,通過描繪自然之景與人文之趣,突出風月“不用一錢買”卻“足供千首詩”的特質,表達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珍視與超然自適的生活態度。詩境清幽,語言平淡而富有理趣,是宋代“吏隱”文化在詩歌中的典型體現。
南國威名舊,朝庭簡命專。殊方人繪像,素節士稱賢。拂劍風生鍔,彎弓月滿弦。軍中多暇豫,亦不廢詩篇。
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桿久,缺月掛簾鉤。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沈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厥捉杏菟?,杜若滿芳洲。
湯湯洪河,經啟長源。郁郁嘉木,挺生本根。大哉崇基,出乎慶門。發祥垂裕,永世貽孫。
任從酒滿翻香縷,不愿書來系綵箋。半接西湖橫綠草,雙垂南浦拂紅蓮。
一窗晴色綠猗猗,群雀飛來占好枝。此竹幾年方結實,空山秋晚鳳雛饑。
浩浩長江天際來,中流砥柱獨崔巍。風搖萬壑秋聲動,潮捲千堆雪浪回。山勢參差現靈鷲,海波遼闊隔蓬萊。夕陽不盡登臨意,倒瀉滄溟入酒杯。
枯墳曾閱幾興亡,行客徘徊古道傍。茅屋一間無處覓,可憐不似楚昭王。
考功攜伴愛烏山,晚入京塵淚有斑。寄畫虛傳書尾意,填詞苦說夢中還。已孤兼抱離群恨,別舅長懷被酒顏。今日西州憑一慟,幾生并在廿年間。
車騎輝煌列上游,幾年方岳擅風流。西山萬樹浮官閣,南浦千花入郡樓。授簡客知王勃在,據床人憶庾公留。毋誇石匣豐城畔,振佩遙看接斗牛。
撫枕得滂湃,開軒延翠微。乃翁故時客,何許更言歸。有興添書滴,無心傍釣磯。惟應一大事,策杖到禪扉。
笑指天邊月。曾照人、幾回歡聚,幾番離別。依舊清輝池亭滿,望處涼生毛發。怎奈向、閒愁未歇。憶得去年相伴久,愛窺簾、一點長孤潔。滿地碎,鋪香雪。今年對月情懷切。怕匆匆、風狂雨橫,易傷圓缺。誰解南飛烏鵲意,繞樹悲鳴凄咽。早攪斷、愁腸千結。行見盈盈三五夜,又桃華、兩地成虛設。盡此際,嘆清絕。
柳老黃鸝遷別樹,花殘粉蝶繞空林。道人不管春光去,看了紅芳有綠陰。
濯足夜灘急,晞發北風涼。吳山楚澤行遍,只欠到瀟湘。買得扁舟歸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滄浪。蟬蛻塵埃外,蝶夢水云鄉。制荷衣,紉蘭佩,把瓊芳。湘妃起舞一笑,撫瑟奏清商。喚起九歌忠憤,拂拭三閭文字,還與日爭光。莫遣兒輩覺,此樂未渠央。
山郭籠寒霧,江波浴遠天。長風雄鼓角,斜日送樓船。文事將軍解,名家武略專。相期樹勛業,博取漢貂蟬。
肥腯之牲,既析既薦。郁鬯之酒,已酌已獻。祝辭亦陳,和奏斯遍。享禮具舉,徹其有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