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禪覺寺
策杖尋幽徑轉深,禪關春意問啼禽。
勞人山色偏多怨,留客溪聲似有心。
掃石爭題苔斷壁,傾樽直待月穿林。
疏狂到處堪存跡,明日重來過北岑。
策杖尋幽徑轉深,禪關春意問啼禽。
勞人山色偏多怨,留客溪聲似有心。
掃石爭題苔斷壁,傾樽直待月穿林。
疏狂到處堪存跡,明日重來過北岑。
我拄著拐杖探尋幽靜的小路,越走越深。來到禪院,向啼叫的鳥兒詢問春天的氣息。那勞人般的山色似乎滿含哀怨,而挽留客人的溪聲好像別有心意。大家爭著清掃石頭,在長滿青苔的斷壁上題詩,我則倒滿酒杯,一直等到月亮穿過樹林。我生性疏狂,所到之處都可留下足跡,明天我還會再次經過北面的小山。
策杖:拄著拐杖。
禪關:指禪院。
勞人:勞苦之人,這里形容山色給人的感覺。
傾樽:倒滿酒杯。
疏狂:豪放,不受拘束。
北岑:北面的小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閑暇之時,懷著對自然和禪意的向往,來到禪覺寺游玩,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游禪覺寺的所見所感,突出了禪院環境的清幽和詩人的疏狂性情。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上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禪意的追求。
芳樹連溫室,幽莊到習池。白環猶相業,青瑣盡朋知。翠鬘花間擁,金尊月下移。宴游成野客,吟眺及良時。物理銜杯得,鄉心觸景悲。絕纓君莫惜,頹玉更相期。
平原眺晚霽,百里見蒼山。鳥帶浮云去,人從暮靄還。村童過雨集,野老到秋閑。倚杖逍遙者,聽蟬竹徑間。
階前黃葉堆欲滿,湖上白云閒自來。千里秋風悲斷雁,兩峰寒日憶登臺。未能明月同移棹,想見黃花獨舉杯。吟遍長松千萬樹,南屏落日寺門開。
白楊河下春水碧,白楊河邊多估客。東風二月柳條新,卻念行人千里隔。岸上居人才數家,茅茨深處見桃花。小婦河邊汲新水,老翁門外看雛鴉。桑苗未青麥苗綠,牛羊散落村墟牧。行客年年任往來,居人自住楊河曲。
華亭人去后,湖海幾經秋。留得一竿竹,閒來坐釣舟。百年參水鶴,一笑狎沙鷗。相勸桐江老,青蓑換黑裘。
漢將投戈遁,蕃兵喋血游。一絲孀婦命,九鼎美人頭。但使烏鳶食,無為犬馬求。恭姜多苦節,與爾共千秋。
偶于文檄見都俞,多少憂懷為掃除。父母歌傳千載上,君臣藥在一言馀。三春寸草慈親德,片紙千金令尹書。醫國有人吾豈敢,秪從花徑導潘輿。
白石巖腰屑玉泉,佳名初自長官傳。渾疑齒頰冰霜論,終日霏霏落半天。
嘉卉懷炎德,孤根幸斗臨。象蹄交綠潤,佛眼瞬紅深。含笑香飄坐,素馨嬌滿簪。老榕雖擁腫,六月十分陰。
爾故飽菱芡,饑來竊稻梁。逃蕭孟嘗走,結草杜回亢。蛻許山蟬嫩,腥憐海麝香。那能親箬笠,衣夜伴漁郎。
頻年多旅食,三徑已全荒。草蔓蹲鴟地,藤穿牡蠣墻。忘情任牛馬,屈指計行藏。窮巷誰相問,高歌學楚狂。
幽居處處映煙蘿,歸隱橋邊月色多。蟾桂有情憐病叟,清光終夕照酣歌。掛卻簪纓裹幅巾,清流繞舍斷紅塵。小橋何用通來往,猶為凝冬病涉人。逢人尚欲開松徑,送客應休過筆溪。林下有誰頻肯顧,春深好聽子規啼。
風車雨隊花為陣,滿地落紅何足吝。園丁已報竹平安,莫向芙蓉城問訊。
馬翻翻,車轆轆,塵土難分真面目。年年扈從春水行,裁染春山波漾綠。錦韉珠勒大羽箭,少年將軍面如玉。車中小婦聽鳴鞭,遙認飛塵郎馬足。朝隨鼓聲起,暮逐旗尾宿,樂事從今相繼躅。圣皇歲歲萬幾暇,春水圍鵝秋射鹿。
即有登堂義,賢郎兩定交。因知熊膽教,不謝棘心謠。春酒開眉壽,華辰駐使軺。班衣與錦繡,隨意舞飄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