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二首
一紙寢丘書,僧窗屢卷舒。無因浮左蠡,況復度匡廬。政以相望遠,非關自作疏。夢成飛鳥去,千里不躊躇。
政喜溪南宅,還乘剡縣船。歸來知底日,老去惜馀年。觴詠雖休矣,音書未寂然。省郎君舊物,消息已真傳。
一紙寢丘書,僧窗屢卷舒。無因浮左蠡,況復度匡廬。政以相望遠,非關自作疏。夢成飛鳥去,千里不躊躇。
政喜溪南宅,還乘剡縣船。歸來知底日,老去惜馀年。觴詠雖休矣,音書未寂然。省郎君舊物,消息已真傳。
收到一封如同封賜寢丘之地般的書信,在僧窗下多次展開又卷起閱讀。沒有機會泛舟左蠡湖,更何況再去翻越匡廬山。正是因為彼此相隔遙遠,并非是自己有意疏遠。在夢里化作飛鳥遠去,千里之遙也毫不遲疑。正為能到溪南的住宅而欣喜,還能像王子猷一樣乘舟前往。歸來不知是哪一日,年老了更珍惜剩下的歲月。飲酒賦詩之事雖然停止了,但書信往來還未斷絕。查看郎君的舊物,消息已經真實地傳來。
寢丘書:寢丘是春秋時楚國地名,這里‘寢丘書’可能指重要書信。
左蠡:即鄱陽湖。
匡廬:指廬山。
剡縣船:用王子猷雪夜訪戴逵典故,王子猷居山陰,夜雪初霽,忽憶戴逵,即便夜乘小船詣之。
觴詠:飲酒賦詩。
由于信息有限,難以確切知曉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推測可能是詩人與友人分隔兩地,因收到友人書信而引發感慨,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對時光的珍惜。
這首詩主旨圍繞對友人的思念和對時光的感慨。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日常的生活感悟。
偶隨明月過君家,幽徑無人自落花。書帙亂拋青玉案,尚余螢火掛窗紗。
引得清清抱小軒,沙泥不許混真源。千峰精魄藏山腹,萬斛珠璣噴石根。育德頻年深大象,濯纓滿耳詠諸孫?;⑴荦埦疾顒e,肯向羅湖吝一言。
西湖望中潬,能有幾多程。問訊懶不講,篇章來愈清。為邦循舊政,把酒憶交情。祝子過新歲,春風入帝城。相思何處望,月閣對南堂。念子猶記我,懷君時舉觴??赡芩紳}好,端是種花忙。閒說河陽政,佳哉副所望。
少年懷寶謁京畿,又向明時下第歸。薊北鶯啼春后滿,淮南樹色雨中微。手披經史常忘食,家傍園林靜掩扉。終待秋風六翮健,九霄云凈看高飛。
遁跡避紛喧,貨農棲寂寞?;膹今Y野鼠,空庭聚山雀。既遠人世歡,還賴泉卉樂。折柳樊場圃,負綆汲潭壑。霽旦見云峰,風夜聞海鶴。江介早寒來,白露先秋落。麻壟方結葉,瓜田已掃籜。傾暉忽西下,回景思華幕。攀蘿席中軒,臨觴不能酌。終古自多恨,幽悲共淪鑠。
準擬連朝渡苦陰。西風鼓吹作鄉音。共看爐火重溫舊,不許英才只嘆今。驚節序,恨追尋。飄零未足十年心。相如無罪文君福,我欲拋書且學琴。
自嘆死生生別離,萬里獨見炎云飛。紅顏弱弟負離別,游魂杳杳將安之。逝水東流不復返,此恨綿綿無盡期。嗚呼六歌兮歌感激,鹡鸰助我聲唧唧。
歷歷白榆中,飄飖雙玉童。神宮開太一,仙路接崆峒。子晉仍驂鶴,浮丘亦駕鴻。不須能縮地,萬里自乘風。
獨憐風格困塵埃,敢料天涯共酒杯。花鳥偏于前輩好,江山更有后人哀。顏回盜蹠終歸命,諸葛曹丕豈論才。正自別離愁未透,更教柳色帶青來。
□卿勉為讓,汰者亦不違。酂侯惡平陽,易簀乃不私。如何鼎鉉間,腹刃日相排。既安成功退,起獄復中之。天道亦昭昭,循環無已時。
紫氣飛騫一馬驄,當年輕下五云東。詩書意味江都相,琴鶴規模清獻公。長嘯驅風靜秋戍,精神喚雨作年豐。列城香火知何限,蒸起祥云入頰紅。
薰爐茶鼎偶然同,晴日鴉啼柿葉風。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欲愛終無日,匆匆大耋年。猶驚惟喜懼,最憶是餐眠。月上杯圈設,花開幾杖遷。那能相哺食,更樂乳鳩天。
相思水一方,長憶共飛觴。及此梅花發,登君白玉堂。云林一倍勝,溪月兩重光。別有蘭舟系,方待泛回塘。
閉戶無營懶逢宜,逃名漸覺少人知。相逢陌上休相問,二陸今非入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