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喜晤茹文靜綸常先生二首 其一
愛共虎賁坐,典型難遽忘。
何如親把臂,真見蔡中郎。
夫子工談藝,為詩陋晚唐。
巍然負時望,留得魯靈光。
愛共虎賁坐,典型難遽忘。
何如親把臂,真見蔡中郎。
夫子工談藝,為詩陋晚唐。
巍然負時望,留得魯靈光。
我喜愛與先生這般有風范之人同坐,先生的典范形象難以很快忘卻。哪比得上與先生親切攜手交談,真如同見到了蔡中郎一樣令人敬仰。先生擅長談論藝術,寫詩時看不上晚唐風格。先生巍然挺立,負有當時的聲望,就像留存下來的魯靈光殿一樣珍貴。
虎賁:本指勇士,這里借指有風范、值得敬重的人。
遽:立刻,馬上。
把臂:握住對方的手臂,形容親切交談。
蔡中郎:即蔡邕,東漢時期文學家、書法家,這里用來贊譽茹文靜綸常先生。
工:擅長。
陋:輕視,看不上。
魯靈光:指魯靈光殿,漢代宮殿名,歷經戰亂而獨存,后用來比喻僅存的有聲望的人或事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作者在介休與茹文靜綸常先生相遇,先生在藝術、詩歌等方面有獨特見解和較高聲望,作者對其十分欽佩,故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茹文靜綸常先生。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對有學識之人的敬重。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云一渦,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
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
綠窗冷靜芳英斷,香印成灰。
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依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寒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長日鎮長扃。
馀寒欲去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
黃金臺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一鉤初月臨妝鏡,蟬鬢鳳釵慵不整。
重簾靜,層樓迥,惆悵落花風不定。
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
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遙夜亭皋閑信步。乍過清明,早覺傷春暮。
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誰在秋千,笑里低低語?
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鏟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滾輕塵。忙殺看花人。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風壓輕云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唯有落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