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成自東魯至過訪邸中二首 其一
下馬長安道,相逢慰所思。
可憐雞黍約,不負竹林期。
世態(tài)看今日,春光正此時。
子云方寂寞,三徑莫來遲。
下馬長安道,相逢慰所思。
可憐雞黍約,不負竹林期。
世態(tài)看今日,春光正此時。
子云方寂寞,三徑莫來遲。
你在長安道上下馬,與我相逢慰藉了我長久的思念。真讓人欣喜我們當初的相聚之約,就像古人的雞黍之約、竹林之會一樣沒有辜負。看看如今的世態(tài)炎涼,而此時春光正好。你如今也如揚雄般寂寞,歸隱的小路可要盡早歸來,不要來遲了。
雞黍約:出自《論語·微子》,指招待客人的豐盛飯菜,后泛指朋友間的約會。
竹林期:魏晉時期嵇康、阮籍等七人常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這里指朋友間的聚會之約。
子云:揚雄的字,揚雄曾閉門著書,當時門庭冷落,這里作者以揚雄自比或比友人。
三徑:西漢末,王莽專權(quán),兗州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院中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后“三徑”成為隱士住處的代稱。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世態(tài)炎涼,作者或許在仕途或生活中有些不如意,產(chǎn)生了歸隱的想法。友人張汝成從東魯前來拜訪,作者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與友人相逢的情感以及對世態(tài)的看法和歸隱的意愿。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展現(xiàn)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生活的思考。
午夜祠鐘發(fā),千官集廣墟。遂看除禫服,那復見宸裾。長隧通玄壤,明樓瞰紫虛。松阡回望里,風雨泣漣如。
渴驥精神傷太緊,秋蛇筋骨定非奇。要須從此胸中正,方見中書事事宜。
山雨初收暑氣清,驛亭開宴敘離情。香芻未出心先醉,新茗才傾句已成。坐倚畫闌窺凈綠,笑停烏榜忘嚴程。人生聚散渾如夢,贏得重溫白社盟。
違山十里。蟪蛄之聲。猶尚在耳。
已分金門不可排,何須竹帛詔方來。囊收玉子開云種,爐養(yǎng)金公候火灰。老見明時真樂只,身緣吾黨合歸哉。年豐處處炊煙好,追憶邊城嘆析骸。
嘆乖夫,違正道。巧使機謀,讒佞奸邪狡。敗壞宗風無處告。破鏡鴟鳶,和我難分曉。到如今召集,誰敢保。密里藏砒,反辱全真教。東海西秦皆被惱。曹賈萊為,須有天神報。
布枕馀清意,形神得自親。薇風時動幕,小月夜窺人。境欲參喧寂,夢先斷想因。疏梅交暗影,與作睡鄉(xiāng)鄰。
將軍仗節(jié)鎮(zhèn)巴邱,虎豹深藏山水幽。草露洲長朝試馬,柳風波細晚回舟。岳飛曾作千夫長,李廣終期萬戶侯。且訪南鄰讀書客,論詩說劍自風流。
眼前物意頗昭蘇,未省郊原遍也無。更覓洗車三日雨,普教大地活焦枯。
社里東林遠送行,虎溪三笑世留名。遠公陶陸非朝士,千載何人識此情。
風雨正凄凄。何處膠膠午夜雞。遠夢初回殘燭灺,堪疑。猶見春幡壓鬢低。高閣與云齊。那更林鴉不住啼。從此長空睛日影。無期。天北天南滑滑泥。
金郊月落促戰(zhàn)鼓,壯士喊聲怒如虎。將臺百尺高入云,北風寒透將軍股。
十載楊州錦悵遮,紅紅白白斗繁華。人生總被春瞞卻,元是山中藥草花。
三月韶光天氣清,游絲舒卷太無情。微飄簾幕當春晝,亂撲亭臺似雪晴。醉臉欲吹新燕弱,舞腰初軟落花輕。江頭點點行人淚,相逐離歌灑客程。
八法森嚴得者稀,管城還伴剡藤悲。欲教霜兔魂無恨,須寫當時顏段碑。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