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鳳陽
飛樓縹渺海云孤,
山頂星壇定有無。
不信青田占氣象,
還教赤縣變荒蕪。
瑤臺歸鶴悲遼水,
玉寢啼鵑拜鼎湖。
聞說梵宮遺寶衲,
月明珠樹少棲烏。
飛樓縹渺海云孤,
山頂星壇定有無。
不信青田占氣象,
還教赤縣變荒蕪。
瑤臺歸鶴悲遼水,
玉寢啼鵑拜鼎湖。
聞說梵宮遺寶衲,
月明珠樹少棲烏。
高聳的樓閣在縹緲的海云中顯得孤單,山頂的星壇是否存在已難以分辨。不相信青田的占卜能預示氣象,卻讓華夏大地變得荒蕪一片。瑤臺歸來的仙鶴悲嘆遼水變遷,帝王寢陵的杜鵑啼血拜祭故園。聽說佛寺中還留存著高僧的衣缽,明月下的珠樹卻少有烏鴉棲息。
飛樓:高聳的樓閣。縹渺:同“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星壇:古代祭祀星辰的祭壇。
青田:代指占卜之地,或指青田縣(今浙江麗水),此處可能指方術占卜。
赤縣:指中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載“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瑤臺歸鶴:用丁令威化鶴歸遼的典故(《搜神后記》),喻指人事變遷、故地難認。
玉寢:帝王陵墓。啼鵑:杜鵑啼血,象征哀痛;鼎湖:傳說黃帝乘龍升仙處,代指帝王去世。
梵宮:佛寺。寶衲(nà):僧人用的珍貴袈裟。
月明珠樹:傳說中明月般的寶珠與玉樹,此處形容珍貴之物;棲烏:棲息的烏鴉,喻指荒涼。
鳳陽為明中都,詩中“赤縣變荒蕪”“玉寢啼鵑”等句或暗示明清易代后,昔日帝鄉遭戰火摧殘。作者途經鳳陽,目睹陵寢荒廢、佛寺蕭條之景,結合歷史典故,抒發對家國變遷的感慨,約創作于明末清初動蕩時期。
此詩以鳳陽為視角,通過描繪樓閣、星壇、陵寢等景物的衰敗,借典故與意象,含蓄表達對戰亂后山河破碎、民生困苦的哀痛,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是一首融合歷史感與現實關懷的懷古詩。
悵望秋云還似舊。黃菊依然清瘦。悶折亭前柳。傷心淚濕羅衫袖。
記得高堂同載酒。極目湖山明秀。往事難回首。新愁舊恨空消受。
舞衫歌袖奏紅紗,一朵春云帶晚霞。 盡日無人見纖手,小屏斜倚笑簪花。
鑿開混沌,見錢塘南控、長江凝碧。今古詞人圖此景,誰解推原端的。歲去年來,日庚月申,因甚無差忒。如今說破,要知天地來歷。 道散有一強名,五行顛倒,互列乾坤歷。坎水逆流朝丙戶,隨月盈虧消息。氣到中秋,金能生水,倍涌千重雪。神仙妙用,與潮沒個差別。賦此酹江月詞,默合周天之數,故錄潮候於右,以示同志。
殘書遍閱就窗明,少暢閑情賴鳥聲。 斷送春歸花事了,一番細雨綠陰成。
風動飛霙迎曉霽。銀海光浮,宴啟群仙會。騎省流芳誰可繼。尊前看取連枝貴。 華發衰翁羞晚歲。未報皇恩,尚忝專城寄。酒入愁腸應易醉。已拚一醉酬君意。
憶昔先翁此地經,曾揮詩筆掃青冥。 我來篇索前修句,雷電何年敕六丁。
照人風骨清如玉,振祖家聲遠若雷。 想對旅窗貪讀易,不知門外使車來。
紅花飛。白花飛。郎與春風同別離。春歸郎不歸。 雨霏霏。雪霏霏。又是黃昏獨掩扉。孤燈隔翠帷。
獨宿禪房清夢斷,雞聲喚起晨鐘。出門曉月耿寒空。小池凝輩翠,竹外跨飛虹。 梅塢不知何處了,傍籬臨水重重。嘯歌都在冷香中。人間那有此,天上廣寒宮。
隔窗瑟瑟聞飛雪。洞房半醉回春色。銀燭照更長。羅屏圍夜香。 玉山幽夢曉。明日天涯杳。倚戶黯芙蓉。涓涓秋露濃。
二八佳人宴九仙。華堂清靜斗春妍。瓊枝相倚妙無前。 良夜黃云來縹緲,東風碧酒意留連。花間蝶夢想翩翩。
月在沃洲山上,人歸剡縣溪邊。 漠漠黃花覆水,時時白鷺驚船。
幽人自愛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 窗中有個長松樹,半夜子規來上啼。
春夢驚回,槐陰盡捲,闌前暗斗深秋。雨細風疏,廿番花信皆休。叢殘已分同芳草,仗輕云、扶上瓊樓。最堪憐、淺笑輕顰,還抱新愁。 東皇應是嫌幽獨,悵霜天寥迥,秾艷都收。容我清狂,一般顧影籬頭。閑情陶令常相憶,嘆江梅、沉夢汀洲。好憑他、丹桂清芬,伴我忘憂。
歧路東西奈別何,壯心憔悴惜蹉跎。 重來云物非前度,黃葉秋風積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