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李方山歸自滇中喜而有贈二首 其一
西子湖頭,送君日、楊花飛雪。一萬里、蠻煙瘴雨,朱門空謁。雁字不傳滇海路,蘆花正映清溪月。向莫愁、村畔話離愁,真奇絕。
磨盾志,空悲咽。題柱愿,能消歇。惜白頭成錯,六州之鐵。鄉里兒曹偏面冷,丈夫拓落因腸熱。取囊中、詩卷共青萍,燈前閱。
西子湖頭,送君日、楊花飛雪。一萬里、蠻煙瘴雨,朱門空謁。雁字不傳滇海路,蘆花正映清溪月。向莫愁、村畔話離愁,真奇絕。
磨盾志,空悲咽。題柱愿,能消歇。惜白頭成錯,六州之鐵。鄉里兒曹偏面冷,丈夫拓落因腸熱。取囊中、詩卷共青萍,燈前閱。
在西子湖頭,送你離開的那天,楊花像飛雪般飄灑。你遠涉萬里,歷經南方的瘴癘之地,拜訪權貴卻空手而歸。滇海路途遙遠,連雁群都不傳書信,只有蘆花映著清溪上的明月。在莫愁村畔訴說離別的愁緒,這場景真是奇特而難忘。
從軍的壯志,如今只能空自悲咽;建功的志愿,也漸漸消歇。可惜白發已生,鑄成大錯,如六州之鐵難以挽回。鄉里的年輕人偏偏態度冷淡,大丈夫的潦倒只因心腸太熱。取出你行囊中的詩卷和青萍劍,在燈前一起翻閱。
蠻煙瘴雨:指我國西南地區濕熱的瘴癘之氣,代指滇中(今云南)的艱苦環境。
朱門空謁:拜訪權貴卻未獲賞識,空手而歸。朱門,指權貴之家。
雁字:指書信,古代有雁足傳書的說法。
磨盾志:指從軍的志向,磨盾本指軍中起草文書,后代指軍旅生涯。
題柱愿:用司馬相如過成都升仙橋題“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的典故,指建功立業的志愿。
六州之鐵:出自“六州鑄錯”的典故,指造成重大錯誤,此處指壯志未酬的遺憾。
拓落:失意、潦倒。
青萍:古代名劍,此處代指兵器或志向。
此詞為李方山從滇中歸來時作者所作。李方山可能曾赴滇中求取功名卻未果,歸途中與作者重逢于杭州(西子湖)。詞中既寫送別的回憶,也寫重逢的感慨,反映了清代士人在仕途失意中的復雜心境。
全詞以送別與重逢為線索,通過滇中經歷、壯志消歇的描寫,展現友人潦倒卻不失熱忱的形象,情感真摯深沉,用典自然貼切,是贈別詞中兼具敘事與抒情的佳作。
北海移尊覓勝游,朝暉浮動暮煙收。人從鳥道捫蘿入,泉帶雷聲咽石流。古洞有碑蒼蘚合,閒云無伴野僧留。湘江迥隔紅塵遠,誰識人間有十洲。
雨意涵江閣,沖寒趣曉行。彤云半浮沒,銀海憶陰晴。邐逯足能健,敲推句未成。征旗忽林筱,遐思邈莘耕。
歙中右族老云孫,半百年來住鹿門。三日山城好風雪,可能來訪浣花村。
小坐同吾子,荒齋寡四鄰。林鵂鳴近夜,山月迥隨人。太乙青藜杖,先生烏角巾。中宵莫說劍,恐益鬢毛新。
朝夕開帷納彩霞,和風也請入吾家。遠師陶侃閒移甓,懶乞羲和暫駐車。顧影未生鴻鵠翼,踏春且賞李桃花。臨窗試讀相如賦,飄若淩云興最賒。
盛年辭水鏡,垂老即林皋。今古雙垂涕,乾坤一擬騷。恩非罷官薄,骨為著書高。滄海茫茫在,何人問釣鰲。
四圍山繞舍,一帶水平湖。遠近俱堪畫,登臨自足娛。
崇隍懸處萬山中,曲折梯山一徑通。重嶺絕無鹽鐵利,荒原多是馬牛風。村儒飽蠡天窺井,苗婦盤鳩發轉蓬。地屬峒酋游牧久,桑弓竹矢各稱雄。
天欲做奇事,清寒發化機。一云無不覆,萬物盡同輝。水合漁煙暝,山空獵火微。夜窗歌七月,三嘆及無衣。
錦樣年華留不住,如水如煙,脈脈成今古。眼底風光催歲暮,來朝待覓新詩句。一片愁懷誰共語?極目遙天,隱隱黃昏路。匹馬空山無系處,斷鴻寂寞飛歸去。
他山十日此樓居,感昔懷今夢不虛。半榻流云愁雁遠,一簾飛雨聽鶯疏。閑敲詞客金聲賦,靜讀仙人玉字書。身世自慚如櫪馬,路迷空禮白云車。
滿地種荷花,紅妝照綠水。白鷺不驚人,立在荷花里。
金粟如來是后身,澄潭孤月凈無塵。看同鏡里人何似,話到聲銷道易親。鐵樹開殘寒臘燄,雪花藏得舊年春。水云上下深深意,鶴影松虬好結鄰。
飽聞玉樹階庭長,今見憑虛意欲仙。遣我池塘夢春草,阿連風味劇堪憐。短李門前無寧馨,書淫詩癡類天成。多情喜有謝康樂,步屧同尋鷗鳥盟。平生抱瑟齊門立,不比吳宮誇靚妝。周鼎商盤甚淳古,君來獨慰九回腸。
結巢云松里,幽閒意頗濃。松聲發靈籟,云氣矯游龍。采拾聊可養,持贈愧無蹤。何當解塵鞅,跨鶴以相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