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五代史》雜詠三十九首 其三
閹宦如公信楷模,
丹心耿耿豈容誣。
元兇未滅稱尊號,
畢竟吾王負老奴。
閹宦如公信楷模,
丹心耿耿豈容誣。
元兇未滅稱尊號,
畢竟吾王負老奴。
像您這樣的宦官確實是值得效仿的楷模,一片赤誠之心豈能被隨意污蔑。首惡尚未誅滅便急于稱帝,終究是我們的君王辜負了您這位老臣。
閹宦:宦官,指被閹割后在宮廷內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員。
信:確實,實在。
楷模:榜樣,典范。
丹心耿耿:形容非常忠誠,赤誠的心。
誣:污蔑,詆毀。
元兇:指首要的壞人,此處或指五代時期未被消滅的割據勢力或政敵。
稱尊號:稱帝,自立為君主。
負:辜負,對不起。
此詩為《讀〈五代史〉雜詠三十九首》組詩之一,約作于清代。五代(907-960年)政權更迭頻繁,宦官干政現象復雜。作者嚴遂成(清代詩人)讀《五代史》時,選取特定歷史人物(或指某忠誠宦官)與事件,通過詠史表達對歷史人物命運的感慨及對統治者的評判。
詩以簡練筆觸評述五代某宦官的忠誠與遭遇:先贊其為“楷模”“丹心”,再斥君王“元兇未滅”即稱帝的短視,最終點出“負老奴”的悲劇。既肯定歷史人物的品格,又批判統治者的失德,體現詠史詩借古鑒今的特點。
落花片片紅難定。東君偏做消魂景。燕子不知愁。偎人語不休。
春光留不住。畢竟歸何處。庭院李花香。風吹簾影涼。
傷春無緒。連日瞢騰醉。門外落花紅滿地。愁到杜鵑啼處。小窗酣碗香茶。日高懶趁朝衙。說與簾前雙燕,莫教放進楊花。
綠窗驚睡。說盡天涯事。簾外春寒禁不住。爭得重門深閉。雨昏芳草池塘。度花穿柳心忙。因倚不知情倦,東風夢斷昭陽。
又見遙燈送落暉,
旋憑高枕對窗扉。
漸空塵障冤親盡,
回念朋尊故舊稀。
洗面細君惟有淚,
忍寒聲叟不求衣。
一房久作無家客,
已信春歸客未歸。
靜中危坐忘機巧
無覺有空色相消
渾似太玄非可道
利名終始定難搖
為郎同舍久,冠豸羨君行。
塞上遙開嶺,牂牁曲抱城。
請纓趨府客,吹笛下江兵。
甌駱勞招諭,千秋漢使名。
繡窗同刺繡,
女伴喜天晴。
剪刀當日暖,
妝鏡隱霜明。
液川吟詩如畫竹,
修竿勁葉風生屋。
有時作畫復題詩,
見詩不見畫滿幅。
即今何處留遺編,
小橋流水南湖曲。
大小乘參短長吟,
禪林應當佛書讀。
牽春恨。
牽離恨。
折贈深情流水知。
訂歸期。
寫黛眉。
數腰圍。
一縷纏綿萬縷絲。
寄相思。
淑景斗清明。
和風拂面輕。
小杯盤、同集郊坰。
著個簥兒不肯上,須索要、大家行。
行步漸輕盈。
行行笑語頻。
鳳鞋兒、微褪些根。
忽地倚人陪笑道,真個是、腳兒疼。
獵獵西風飐酒旗,幾家山市隱云湄。
地多林木知名節,室有蒿萊慨亂離。
迎面奇峰隨路轉,破空飛瀑挾云馳。
馮唐遺宅憑誰問,漫剔苔痕讀古碑。
閣道春風動地來,青郊十里泰壇開。
晴分帳殿金為埒,春入桑田錦作堆。
賜食歌歡瞻圣藻,調羹辛苦屬鹽梅。
侍臣拜獻爭嫌拙,播岳空慚短賦才。
五云縹緲扈宸游,柳色紛披翡翠樓。
官閣鶯花馀此地,帝城煙火傍西疇。
山童種秫偏宜雨,國史書年佇報秋。
桑柘從今通絕塞,邊儲應不費持籌。
看花同醉曲江春,眼底光陰幾度新。
金匱寶文曾載筆,白云親舍奈勞人。
歸裝渺渺都門道,鄉思迢迢楚水濱。
諼草堂前謾回首,紫霄高處是楓宸。
不見朝曦見夕暉,
人間春不到圜扉。
誅求更比追逋急,
羅織從知漏網稀。
豈有茶湯供晚食,
斷無風浴厭春衣。
無差別定吾能入,
窮子何須更念歸。
乍試生衣,猶倚單枕,曉窗清夢初殘。香篆縈青,重扉靜掩雙環。嬌癡鸚鵡玲瓏語,喚云英、移近闌干。卷疏簾,翠雨如煙,一片迷漫。
瘦人天氣人憔悴,任脂零粉膩,明鏡慵看。燕子來遲,小樓空貯春寒。閑愁只在垂楊里,被東風、吹上眉端。憑妝臺,細字蠶眠,寫遍冰紈。
花天晴爽露華融,
斜照殘霞落晚紅。
鄉夢欲歸虛夜月,
故人相約共清風。
砧寒向曉千家動,
桐老驚秋一葉空。
獨有詩翁觀物妙,
塵襟不入太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