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
峨嵯積翠古齊封,
魏代名藩剩故宮。
東顧雄心虛走馬,
西來京怨托驚鴻。
釜中骨肉恩何薄,
鼎足河山運易終。
魂魄君王應戀此,
魚山指點夕陽紅。
峨嵯積翠古齊封,
魏代名藩剩故宮。
東顧雄心虛走馬,
西來京怨托驚鴻。
釜中骨肉恩何薄,
鼎足河山運易終。
魂魄君王應戀此,
魚山指點夕陽紅。
高峻的山巒積翠疊嶂,這里是古代齊國的封地;曹魏時期的著名藩鎮,如今只剩舊宮遺跡。東望的雄心壯志已空,只余下戰馬的足跡;西邊傳來的京城怨恨,寄托在如驚鴻般的身影里。兄弟間的骨肉親情薄如釜中煮豆,三國鼎立的山河運勢終易消亡。魏武的魂魄應仍眷戀此地,魚山在夕陽下映出一片赤紅。
峨嵯(é cuó):山勢高峻的樣子。
古齊封:東阿古屬齊國封地。
魏代名藩:曹魏時期東阿為重要藩鎮,曹操曾在此活動,曹植封東阿王。
驚鴻:借用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的意象,或暗指甄宓相關典故。
釜中骨肉:化用曹植“煮豆燃萁”典故,指曹魏內部兄弟相殘。
鼎足河山:指三國鼎立的局勢。
魚山:東阿境內山名,曹操曾登此山,曹植在此作《魚山梵唄》。
東阿為曹魏重要屬地,曹操、曹植均與此地關聯密切。此詩或為后世詩人游覽東阿,見曹魏遺跡(如舊宮),聯想起三國興衰、曹氏兄弟恩怨等史事,觸景生情而作。
全詩以東阿為切入點,借古齊封地、曹魏遺跡等場景,結合歷史典故,勾勒出曹魏由盛轉衰的脈絡,突出“運易終”的歷史規律,情感深沉,是詠史懷古詩的典型之作。
潦倒山林已二毛,忽聞□□下衡茅。 祖宗積德幸多世,甥舅何妨共奪標。 柳拂祥光看虎榜,杏花春色上云袍。 從今莫作懷家計,須效忠良答圣朝。
今朝猶漢地,明旦入胡關。 高堂歌吹遠,游子夢中還。
早信丹青巧,重貨洛陽師。 千金買蟬鬢,百萬寫蛾眉。
深潭怪物忽不樂,大噓怒氣煙雨惡。 斷渚瀰漫鷗鷺愁,亂波點跳蛟龍躍。 隔江漁父但聞聲,蓬底商人眠不著。 我來勸課愧無功,借向平疇助東作。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 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
棄浮榮,忘羈絆,勝秋蓬。樂天命、所遇皆通。隨緣一飽,算來奚用祿千鐘。甘閑守拙,挨清貧、豈顧頑銅。 陪霞友,邀風月,臨溪石,對巖松。論坦然、出世家風。烹金鍊玉,斡旋牝虎與玄龍。而今重悟,萬緣空、意倦心慵。
性貞潔。柔枝嫩葉堪圖寫。堪圖寫。四時常伴,草堂風月。孤高勁節天然別。虛心永永無凋謝。無凋謝。綠陰搖曳,瑞音清絕。
桃源憶故人來少。獨占洞天清曉。追想從前失笑。謾惹閑縈惱。琴書活計端然好。一曲山堂了了。保護胎仙常少。永永依黃老。
春禽得意千般語,澗草無名百種香。
大真元,超法界。鍛煉精華,歷劫常不壞。七朵金蓮神通大。普度群迷,同赴蟠桃會。紫金丹,白玉塊。處處圓明,朗朗常現在。一派清流通方外。遍體陽神,出入誰能賽。
寶劍重磨光色顯,圓明正照無邊。月華皓皓鎖蟾天。一輪含弘處,松檜幾居仙。滿目玉塵風舞動,銀峰鋪翠云軒。鶴來先報玉皇宣。跨鸞歸去也,拂袖朝天。
玉爐中,燒丹藥。鍛煉三成,最上真個妙。海底龜蛇勤收捉。納在壺中,煉就圓明覺。照無邊,光灼灼。順手拈來,直下長生勺。功行十分憑戒約。一對芒鞋,穿上踏云腳。
七返*砂返本,丹須日用烹煎。坤宮藥物采歸乾。黑虎赤龍相見。泰否調和得一,中庸三五還元。靈光射透九重天。靜處當峰月現。
大參同,人難會。點開圓明,照覺迷天睡。舉動施為明與昧。乾里丹元,休把真空背。坤中藥,方以類。采得將來,付與丁公配。合就一丸先天味。食了登仙,鶴駕游方外。
綸扉重入幾星霜,此地相傳有病坊。 中使頻來催擬旨,門官隨到報升堂。 虛言政事歸三府,但見文書列兩房。 晝漏已沉初下直,看移日影下宮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