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紀丞相挽詩 其二
相位期三入,
人心望一新。
名稱高世表,
器識自天真。
孰謂仁人壽,
空憐吾道貧。
彼蒼如有意,
應百贖其身。
相位期三入,
人心望一新。
名稱高世表,
器識自天真。
孰謂仁人壽,
空憐吾道貧。
彼蒼如有意,
應百贖其身。
本期望您能第三次登上相位,天下人心盼望著煥然一新。您的聲名高于當代典范,器量見識出自天然真誠。誰能想到仁人未能長壽,只能空自憐惜大道困窘。上天若真有靈明之意,應該用百身來贖回您的生命。
期三入:期望第三次進入宰相之位。李綱一生三任宰相,此指未竟的期待。
世表:當代的表率、典范。
器識:器量與見識。
仁人壽:化用《論語·雍也》“仁者壽”,此處反用,痛惜李綱早逝。
吾道貧:指儒家道義或李綱所代表的正義事業因他的離世而受挫。
彼蒼:指天,典出《詩經·秦風·黃鳥》“彼蒼者天”。
百贖其身:化用《詩經·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愿以百人之命換其生存。
李綱(字伯紀)是南宋抗金名臣,一生三任宰相,力主抗金卻屢遭主和派排擠。此詩當作于其去世后(約1140年),時南宋朝廷偏安,主戰派勢弱。作者以挽詩悼念這位賢相,既肯定其功績,亦痛惜其離世對國家的損失。
此詩為悼亡之作,主旨是哀悼李綱逝世,贊揚其德才兼備,痛惜其未能繼續匡扶社稷。詩中用典自然,情感真摯,通過期望與現實的反差突出悲劇性,語言樸實而深情,是南宋挽詩中的佳作。
亦知掛席便,遂聽棹歌行。病葉星前色,新蟬露里聲。稍分山影出,遙見海潮明。舟子呼同侶,潮頭漸漸生。
少和丹就已登霄,巖與仙風兩并高。甚欲此身參鶴馭,尚嫌多事類牛毛。云間雞犬年猶永,世上英雄意謾豪。堪羨北山山下客,不緣射雉亦如皋。
少抱經綸才,胸中盡奇策。道義貫天人,文章兼六籍。劍指星斗寒,氣吐虹霓赤。屈宋聲先馳,董賈名赫奕。作書獻君王,曾得兼俊宅。五載司空階,見者渾落魄。一朝慕一疏,歸作鴟夷伯。尋山友鹿麋,閉門謝賓客。偃仰天地寬,吟詠山水碧。急流涌泉誰,我為公喜懌。甘心拜下風,上書乞恩澤。歸骨返故廬,杯酒散愁惕。草衣度終年,斗室不為窄。借問千古人,不知誰玉石。
微月不相待,黃昏緩爾歸。魚窺池影并,語入野叢低。漫擷欲開蕊,還牽將別衣。明朝見雙燕,切莫念飛飛。
纖鯽上芒針,小兒爭大叫。一餌連六鰲,此是任公釣。
南岳僧來共嘆吁,風亭月榭已荒蕪。先生去世未十日,留伴高吟鶴亦徂。
橘柚貴素華,匪尚葉葳蕤。鳳凰茍成德,何用文章為。秋霜日凜冽,白發穢光儀。學道久未成,吾生將安歸。吁嗟爾君子,六經縱橫施。離騷多夸誕,變聲蚤能知。發憤事聲色,神仙遑與期。浩浩仲尼徒,德行臻庶幾。愿言誘狂簡,棄我毋如違。
惜此井泉長不改,寒光迥出碧梧疏。苔床蛙鮒資清滲,石甃朝昏上氣虛。湕渫漫隨孫楚賦,清瀅空冷傅咸居。年來頻夢城東宅,貧巷蕭條自晏如。
桑麻翳蓬門,蕭然斷人境。欣無耳目營,既醉還復醒。知我誠已希,茲言貴深領。高矩謝夷齊,清風挹箕潁。天運固有常,得喪吾當炳。
嘉燕陳明堂,黼座當春陽。惠風拂宮扇,親睹穆穆光。冠簪肅趨拜,共進萬壽觴。簫韶葉舞佾,宛然見虞唐。三苗獨何為,不如獸蹌蹌。天高復地厚,永世垂衣裳。
靜夜聲流枕,涼秋影在云。一時同北盡,萬里向南分。雨急風沉字,江深月斷群。余心自有淚,孤館況紛紛。
湖山廟貌千秋壯,森森林柏高簇。乍動春幡,遙聆清磬,紅焰一雙樺燭。二三巫祝。正回雪飄風,和鸞戛玉。落日昏黃,曼聲低唱降神曲。平原憑吊戰跡,想縱橫轍亂,錦繡旂仆。劍斬長蛇,槍挑封豕,都仗鳴尊威福。朱裳素縠。又妙舞蹁躚,鼓音輕速。門外江橫,接天云水綠。
落日看看宿暮鴉,譙樓畫角動梅花。今宵酒興知何處,隱隱歌聲不一家。拚醉秦樓頭強扶,樽空還更問當壚。興闌夢覺明朝路,山色煙中半有無。醉來援筆壁飛鴉,他日還能罩碧紗。卻喜樽前低笑道,長安何處沒閑花。杯行火急正相催,一醉難酬一笑開。夜靜酒闌清不奈,好風吹月入樽來。相逢逆旅若為親,一掬鄉心滿面塵。忽聽瑤臺歌四起,頓令歡意可回嗔。婥約精神解語花,娥娥不受點云遮。相看醉后還能醒,驅遣睡魔那用茶。歌聲嬌帶曉鶯啼,何處糟糠更有妻。脈脈寸心和酒悶,明朝還恐兩東西。新詩曾寄紫云娘,異日相逢尚未忘。料想匆匆恨離別,愁腸萬縷系垂楊。離愁別恨滿滄洲,匹馬匆匆去莫留。山盡回頭人不見,齊云何日貯高樓。弦管樓臺十萬家,暮云落日映殘霞。可曾一夜不攜酒,占斷四時長是花。
身后身前總杳然,青山何便是前緣。但知溪上能消酒,肯信花開又一年。
幾株幽樹寄婆娑,盡意看云弄水波。野衲每求名畫去,鄰墻時有濁醪過。吟成未出蘆花被,釣罷猶披槲葉蓑。可許拿舟親問字,相從日飲更無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