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舟中
盡日舟行不見山,離離香稻映柴關。
倚篷獨詠凝晴望,何處云端一翠鬟。
平林山后又看山,知在錢塘勝槩間。
老大薄游顏獨厚,絕無新句膾人寰。
盡日舟行不見山,離離香稻映柴關。
倚篷獨詠凝晴望,何處云端一翠鬟。
平林山后又看山,知在錢塘勝槩間。
老大薄游顏獨厚,絕無新句膾人寰。
一整天在舟中行駛都看不到山,成行的香稻映襯著柴門。我倚著船篷獨自吟詠,凝神遠望晴空,云端何處有那如美人發髻般的青山。到了平林山后又能看到山了,知道自己身處錢塘的美景之中。我年老還在外游歷,臉皮也算厚了,卻完全沒有新的詩句能流傳人間。
離離:成行、成列的樣子。
柴關:柴門。
翠鬟:本指女子烏黑的環形發髻,這里比喻青山。
勝槩:美景。
老大:年老。
薄游:為薄祿而宦游,泛指漫游。
膾人寰:在人間流傳,受人喜愛。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詩人在年老時于錢塘一帶舟行游覽,被當地的自然風光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詩人得以悠閑地欣賞美景,但也因自身未能創作出優秀作品而有所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舟行所見的錢塘美景,突出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日常游歷的真實感受。
冉冉東流竟不回,年華漏箭暗相催。嚴風亂卷胡霜去,明月還浮朔吹來。白草連天迷渥水,黃金無地覓燕臺。誰憐蹭蹬龍媒老,苜蓿蒲梢晚自哀。
屈宋英靈地,猶留萬古哀。本無天可問,豈有憂能埋。虛設蘭荃想,時驚瓦釜雷。那堪同雁鶩,相與一徘徊。忽憶隆中葛,長為梁父吟。酒仍三雅醉,鬢已二毛侵。豈有躬耕地,虛勞向往心。獨憐伊呂志,相看古猶今。一紙江南賦,傷心奈爾何。別離生死恨,去住短長歌。胡虜奔騰疾,烽煙歲月多。寧知千載下,喪亂亦同科。憶昔凋殘日,嗟予齠齔年。山河南北異,正朔晉吳偏。鷸毒蚌尤劣,萁燔豆自煎。苞桑原未穩,何況雨風顛。巴水千年碧,楚山一發青。殊方人未老,故國夢頻經。是處清倭寇,何當掃虜廷。不辭懸眼望,幾日報收京。
我昔棹船過橫月,醉唱吳歌夜中發。鵝公嶺頭月東出,百尺清潭寫毛發。買魚溪口燒荻煙,回首舊游今惘然。蕭君此圖自新制,風物何得猶當年。兩松童童立江滸,松下人家好樓宇。雁沈極浦秋水闊,僧入游峰晚鐘度。伊誰閉戶事書史,白發滿頭心未已。豈知揚雄老執戟,萬言不如一杯水。幅巾美髯行者誰,瀟灑似有巖壑姿。便思攜酒共佐酌,更約入山尋紫芝。
潑眼春光泛曉晴,閒行隨處愜幽情。桃花笑客乘時發,芳草留人特地生。鳥外云移山欲動,樹頭泉落水如傾。晚風馀興歸仍在,忽訝新詩馬上成。
一聲畫角城頭月,吹破鐘陵萬戶秋。南雁不知天地老,西山猶帶古今愁。滕王閣上驚塵入,孺子臺前戰血流。惟有神君留鐵柱,千秋萬歲鎮靈湫。
一瓢能活絳珠草,半月終枯涸轍魚。慚愧護花虛夙志,江湖相忘勝相于。
淡云疏雨弄微和,北去金臺路幾多。地控中州連朔漠,天回北極拱星河。陶山過雨青浮黛,沂水驚風白涌波。年少未應憐遠別,臨分不用唱離歌。
臥痾顏鬢憐予改,力疾池亭為子來。隨處琴尊臨水石,任情歌吹入莓苔。禽魚狎客晴偏聚,花藥娛人晚競開。共惜群芳行欲歇,莫辭中夜醉方回。
薄云斜日亂山川,投得荒亭晚息肩。地僻誰知藏好景,庭前花數折金錢。簟如秋水憩回廊,素月分輝百倍涼。山木交加無意緒,故教疏影到人床。
毀瓦區區為食謀,半生炊黍在刀頭。一廛會入扶犁手,不上陳登百尺樓。
一朵妖紅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閑花得少休。花開時節雨連風,卻向霜馀染爛紅。漏泄春光私一物,此心未信出天工。當時只道鶴林仙,解遣秋光發杜鵑。誰信詩能回造化,直教霜蘗放春妍。不分清霜入小園,故將詩律變寒暄。使君欲見藍關詠,更倩韓郎為染根。
南里陶徵士,西亭謝法曹。相逢重九后,得句白云高。三徑猶殘菊,雙尊且濁醪。悠然堪一醉,木葉滿林皋。
曉風薄薄透羅衣,桃李芬芳長舊圍。雨過御溝春水滿,小灘風月漱珠璣。
莫洗紅,洗紅紅漸少。郎愛新紅鮮,妾憐舊紅好。少婦回看機上絲,笑言還勝未紅時。
六代三吳業已荒,英雄遺恨水茫茫。試量秋與愁多少,始信年隨鬢短長。江上野鳧爭得食,山中叢桂早含霜。長門本為黃金賦,賦就《長門》卻自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