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周氏諸君子
津亭折贈柳條新,
掛席東風度海濱。
別后滄波遙引望,
雙魚須寄鶴樓人。
津亭折贈柳條新,
掛席東風度海濱。
別后滄波遙引望,
雙魚須寄鶴樓人。
在渡口的亭子邊折下剛剛長出新芽的柳條送別,揚起船帆在東風的吹拂下駛向海濱。分別之后望著那浩渺的碧波,希望你們能把書信寄給在鶴樓的我。
津亭:渡口邊的亭子。
折贈柳條: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柳與“留”諧音,表達挽留之意。
掛席:掛起船帆,指行船。
滄波:碧波,指大海。
雙魚:指書信。古人常將書信結成雙鯉形狀寄遞。
鶴樓:詩人所在之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可能是要離開此地前往海濱,在渡口與周氏諸君子分別時創作此詩,表達與友人分別的不舍和對友情延續的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離別之情和對友情的珍視。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運用傳統意象和典故,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送別時的情感表達和文化傳統。
海上何人鑒苦衷,空山今日始逢公。干戈路隔千峰外,憂憤情深一紙中。終古浮云迷直北,憑誰只手障瀛東?多慚知己高相許,不朽殷勤勸立功。
山禽啼曉四時別,林藪戰秋千里空。
螺川清且淺,水色映青原。沙漬三年血,風飄百戰魂。皆憐都尉苦,莫念酈生冤。一自生降去,聲今為爾吞。兩年酣戰苦,人恨小韓信。雨暗青燐影,風高白骨塵。親軍難救汝,奇道不先人。永夜帆檣宿,因君淚滿巾。驚人惟間道,老我是孤城。深入應無敵,遲行自受兵。師徒隨雨散,壁壘與云平。飲盡將軍血,蒼茫哭一聲。少卿詞賦客,豈意亦能軍。玉貌重圍損,金笳怨曲聞。刀環誰贈汝,劍客幾從君。一片驊騮氣,長吞大漠云。
歌酒追隨地,名園記昔游。升沉嗟潦倒,哀挽為悲愁。自出推王社,友于才郡侯。聯翩期禁近,何意遽浮休。
滿懷披霧慰生平,到日音容隔暮城。想見舟中留郭泰,可能酒處欠公榮。韋家相業應門戶,謝氏才華況弟兄。愧我攜兒在塵滓,寸田磽埆望茨京。人間塵不到籌邊,詩老乘閒思涌泉。千佛香名仍世繼,一燈素業自家傳。斗城一去嗟多病,賓幕重登便半仙。要看諸郎各行馬,染須膏面計留年。
南山張繳北山羅,行不得哥哥。東家樹籬西家棘,哥哥行不得。
李生步江來,惓惓問心學。心學在自心,自求豈云邈。
棲跡西湖三十年,諸公海內辱稱賢。不知虛薄甘持釣,錯謂麒麟不受鞭。使節屢臨青壁外,漁船長系綠楊邊。新知最苦生離別,明日明年各一天。
睡起慵教貼翠鈿,日長啼鳥奈何天。客中花落又今年。眉語金尊新燭底,鬢香團扇小風前。薄情贏得暫時憐。
上火不落。下火滴沰。
殘漏疏鐘枕上驚,雞聲何處未分明。空梁有月秋將晚,客舍無燈夜亦清。風雨屢孤同榻興,萍蓬難忘盍簪情。布衾展轉寒如水,多少思君夢不成。
溪上雨色晚來頻,枝頭花朵太禁春。滿林熳爛誰覺汝,一樹分明獨惱人。
可從王母簉仙班,寂寂深閨盡日閑。禱疾每懷瞻北斗,祈年長記祝南山。志酬終養應無愧,心慰全歸竟不還。欲候佩聲明月里,爭知天上與人間。
池荷香入茗甌深,閒聽鳴蜩坐綠林。不見黃初舊賓客,南皮瓜李憶浮沉。半榻松風值萬金,北窗睡起有鳴琴。愿為三峽流泉曲,一洗人間褦襶心。
直捲銀河倒地流,如君詩筆已凌洲。敢因科第居先達,合把文章讓上頭。人為江山思管、樂,我欣萍水識應、劉。蓬門有約呼僮掃,莫學高人徑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