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洛神圖
華堂素壁翻云濤,陰陽離合光欲搖。
美人涓涓踏秋水,輕裾縞袂隨風飄。
誰將當日洛神賦,移上八尺冰絲綃。
鉛華剝落蝕光彩,獨有神氣無由凋。
修眉聯娟靜不妖,明珠綴體云髻高。
侍兒結束紅抹額,右蔭桂旗左采旄。
仙姿落落屏凡想,漫疑解偑潛相邀。
憶昔陳思感所遭,骨肉猜忌情郁陶。
美人香草托深眷,遣辭命意同《離騷》。
畫時深識賦中理,筆墨能與精靈交。
凌波微步杳何處,縱有豐隆不可招。
長日焚香薦桂椒,仿佛稅駕來蘅皋。
華堂素壁翻云濤,陰陽離合光欲搖。
美人涓涓踏秋水,輕裾縞袂隨風飄。
誰將當日洛神賦,移上八尺冰絲綃。
鉛華剝落蝕光彩,獨有神氣無由凋。
修眉聯娟靜不妖,明珠綴體云髻高。
侍兒結束紅抹額,右蔭桂旗左采旄。
仙姿落落屏凡想,漫疑解偑潛相邀。
憶昔陳思感所遭,骨肉猜忌情郁陶。
美人香草托深眷,遣辭命意同《離騷》。
畫時深識賦中理,筆墨能與精靈交。
凌波微步杳何處,縱有豐隆不可招。
長日焚香薦桂椒,仿佛稅駕來蘅皋。
華麗廳堂的白墻上仿佛翻涌著云濤,光影在陰陽離合間閃爍搖曳。美人緩緩地踏在秋水上,輕薄的衣襟和白色的衣袖隨風飄拂。是誰把當年的《洛神賦》,呈現在這八尺的潔白絲絹上。畫面雖因歲月鉛華剝落失去光彩,但唯有那神韻不會凋零。美人修長的眉毛彎曲美好,安靜而不妖冶,明珠點綴在身上,發髻高高盤起。侍女們束著紅色的抹額,右邊有桂旗遮蔭,左邊拿著彩色的旄節。美人超凡的姿態讓人摒棄了凡俗的想法,不要輕易懷疑她解下玉佩暗中相邀。回憶往昔陳思王曹植感慨自身遭遇,骨肉間相互猜忌,心情憂郁。他用美人香草寄托深情,遣詞立意與《離騷》相同。作畫者深刻理解賦中的道理,筆墨能與洛神的精靈相通。那凌波微步的美人如今在何處呢,縱然有雷神豐隆也無法招來。我整日焚香供奉桂椒,仿佛能看到她停車來到蘅皋。
翻云濤:形容畫面上的景象如翻涌的云濤。
陰陽離合:指畫面光影的變化。
涓涓:緩緩的樣子。
輕裾縞袂:輕薄的衣襟和白色的衣袖。
冰絲綃:潔白的絲絹。
鉛華:指畫面上的色彩。
聯娟:彎曲美好的樣子。
結束:裝束。
桂旗、采旄:桂木做的旗和彩色的旄節,為侍從所持。
屏:摒棄。
解偑:解下玉佩。
陳思:指陳思王曹植。
郁陶:憂郁。
豐隆:雷神。
薦:供奉。
稅駕:停車。
蘅皋:生長著杜衡的水邊高地。
曹植因受兄長曹丕猜忌,心中苦悶,寫下《洛神賦》以寄托情思。后人根據此賦創作了洛神圖。此詩作者看到這幅圖,有感于曹植的遭遇和畫作的藝術魅力而創作。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作者在欣賞洛神圖后,對曹植的故事有所觸動時所作。
這首詩主旨是借題洛神圖,抒發對曹植的同情和對其文學作品的贊賞。詩中先描繪圖中洛神的形象,再聯系曹植的經歷,揭示其創作《洛神賦》的情感內涵。在文學史上,它豐富了以《洛神賦》為題材的文學創作,展現了古代文人對經典作品的再解讀和情感共鳴。
新歲新擊鼓,普施新法雨, 萬物盡從新,一一就規矩。 普賢大士忻,乘時打門戶。 放出白象王,遍地無尋處。
萬籟蕭然景已秋,繁音飛遞上高樓。庭柯也解傷遲暮,并作西風一夜愁。
數家雞犬水云鄉,隔斷紅塵路渺茫。洞口桃花自開落,不知人世幾滄桑。
空庭如水露團團,斫地高歌把盞看。觸我雄心齊起舞,霜華氣迫月華寒。
釀花時節雨煙籠,濃綠深青襯淺紅。觀稼水田驚鷺起,杖藜人立畫圖中。
綠章連日乞春陰,為護名花小院深。擊缽有聲皆戛玉,投囊無句不堆金。
湖山千里供舒嘯,風月雙清助朗吟。坡老肚皮何處合,肯招時輩共談心。
敢云此地絕囂塵,灑落如君信可人。嘯傲園林過盛夏,唱酬歌曲擬陽春。
山齋徑辟三三曲,海屋籌添一一頻。千里神交原夙契,豈惟杯酒日相親。
到處已無花可吹,東風猶自舞殘枝。 山僧只解關門睡,春去春來總不知。
我祖之真,是真非真。 我父之贊,是贊非贊。 非是是真,非贊是贊。 塞破虛空,斷楊岐旨, 滅臨濟宗。分付寂靜水, 打鳳羅龍。
勿謂茅茨陋,棲心即有馀。非同諸葛臥,頗類靜名居。
面壁思禪理,向陽觀道書。回頭視華屋,韁瑣宿蘧廬。
龍飛虎變仰光輝,九御親承制作垂。 祀輅斿明崇廟典,經筵燭晃肅朝儀。 長春寶樹花獻,太液祥云五色移。 環海車書皇帝有,安州不制《大風》詞。
文見本書魏野一○。夏夜與臧奎魏野會宿河亭聯句三十韻。
麻溪渡口古灘頭,萬疊青山繞四周。 地僻鼎分三縣界,淵澄輻輳兩川流。 客槎時下佗山木,漁槳偏歸暮雨舟。 寂寞一年曾再到,可憐異代謫仙游。
曾居少室黃河畔,秋夢長懸未得回。扶病半年離水石, 思歸一夜隔風雷。荒齋幾遇僧眠后,晚菊頻經鹿踏來。 燈下此心誰共說,傍松幽徑已多栽。
龍興白水漢興符,圣主時乘運斗樞。岸上豐茸五花樹, 波中的皪千金珠。操環昔聞迎夏啟,發匣先來瑞有虞。 風色云光隨隱見,赤云神化象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