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嘆四首 其三
事外癡頑老,人中剩長身。
開顏時賴酒,閉口不言貧。
淡話常終夕,閑游動歷旬。
漁翁偶相遇,疑是武陵人。
事外癡頑老,人中剩長身。
開顏時賴酒,閉口不言貧。
淡話常終夕,閑游動歷旬。
漁翁偶相遇,疑是武陵人。
我是置身事外、愚笨固執的老人,在人群中只是個多余的高個子。時常靠喝酒來展露笑顏,緊閉嘴巴絕口不提生活貧困。整夜都在平淡地聊天,外出閑游常常持續十天半月。偶然與漁翁相遇,他還懷疑我是武陵桃花源里的人。
癡頑:愚笨固執。
剩長身:多余的高個子,這里有自嘲之意。
歷旬:經過十天,形容時間長。
武陵人: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進入桃花源的武陵漁人。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陸游一生仕途坎坷,晚年退居山陰。在這種遠離官場、回歸平淡生活的背景下,他創作了此詩,反映出其晚年的生活狀態和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超脫世事、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閑適。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陸游晚年詩歌風格向平淡自然的轉變。
懷人月千里,開門秋一林。徘徊不得寐,對此石上琴。山水有真領,寥寥本無音。寄語子鐘子,須知琴外心。
群丑怯窺覦,險巘仗茲嶺。防關卓孤劍,魅魎悉潛屏。客舫載鐵衣,江津苦猶梗。安得置坦途,寸寸皆佳境。
廿載長安陌,君能憶酒狂。片鴻來庾嶺,雙鯉到錢塘。賦草新藜閣,詩篇舊柏梁。春明退朝晚,擲果遍奚囊。
稽首孟夫子,萬古道學宗。七篇溯源流,乃與洙泗通。義利王伯辨,日星麗蒼穹。拳拳救世心,績視禹稷同。早年事咿唔,童子呫嗶功。及茲詠圣涯,鉆研愈無窮。茲晨出祠下,瞻謁展敬恭。巍巍泰山尊,恍若親德容。道術喪千載,異論方讻讻。無由起夫子,為我摧其鋒。天理有至正,吾道惟大中。叩公公不言,涕淚沾心胸。
異種初從弟子栽,東家宰木郁泉臺。誰知當日勤封植,只作人間手板材。
已憑歡伯為愁敵,更指華胥卜夢鄰。數歇賣花聲過耳,誰家斗草事關身。
剪彩裁紈,花事漸深,似水斜陽西注。秾李靘桃,競艷爭妍,等是世間兒女。乍可歸來,重對江南煙雨。吟苦。且沽酒前村,慰儂遲暮。空記辭賦流傳,鬧枝頭春意,流鶯嬌語。盧家舊事,倦燕慵提,差池暮云深處。一夜高樓,夢殘蕊、被風吹去。無據。晨徑掃怨天難做。
江左風流王謝家,盡攜書畫到天涯。卻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近郭一廛殊未涯,不堪眼底又春華。宦游趁食負慚色,大似田頭拾粒鴉。
冰花不留丁,收香盡藏白。一朝作陳人,遜與桃李出。
喜逢天上天人,一尊共醉梅花底。朝元已了,讀書未遍,復來人世。憩鶴臺邊,景龍門外,十年游戲。自歸來,卻過趙州橋上,閱橋下,東流水。盡道翱翔物外,解牛刀、刃游余地。誰知別有,香山遠韻、謫仙豪氣。應笑蹉跎,半生書劍,今猶如此。待西風,拂口貂裘塵土,進黃公履。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北候催乘傳,東人挽去轅。不觀滄海小,安識太行尊。好爵隨年進,初心與道存。老儒當劇部,煩護國西門。
云開沙凈水洄洄,越鳥啼邊朱槿開。峒里蠻丁不畏瘴,朝朝沖霧趁虛來。
殉義若殉財,避名如避箭。況當喜懼交,肯與寵辱戰。百年元亮心,一日宣明面。朱門轍跡多,山路微如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