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秋華·庚子秋攜家避地廣平,重九日出郭游蓮亭。十八年重到,堤柳蕭瑟,大有江潭之感。用夢窗重九韻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
城畔翠楊老。盡霜乾曠野,秋光偏好。念倦旅,華發變,漢南重到。無邊墜葉聲凄,甚處吟、庾郎園小。遲了。陣云寒、雁群都少。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
城畔翠楊老。盡霜乾曠野,秋光偏好。念倦旅,華發變,漢南重到。無邊墜葉聲凄,甚處吟、庾郎園小。遲了。陣云寒、雁群都少。
含著淚的菊花、帶著愁緒的茱萸,在酒杯前傾訴著登高望遠的哀傷情懷。戍樓上染上了一抹紅色,我登臨高處卻害怕看到那殘敗的夕陽。眼中剩下的只有關河的殘影,任憑它被塵土飛揚、煙霧繚繞所侵擾。秋風蕭瑟,西風正緊,我還歪戴著毛茸茸的帽子。城邊翠綠的楊樹已衰老,曠野被寒霜覆蓋,秋光卻格外美好。想起我這疲倦的旅人,頭發已變白,如今又像庾信回到了漢南。無邊無際的落葉聲凄涼悲切,哪里還有像庾信那樣在小園里吟詩的心境。一切都晚了,陣云寒冷,連大雁都很少見到了。
淚菊愁萸:菊花、茱萸仿佛含著淚、帶著愁。
傷高:登高而傷感。
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殘照:落日的光輝。
欹(qī)茸帽:歪戴著毛茸茸的帽子。
霜乾:被霜打干。
華發:花白的頭發。
漢南重到:用庾信《枯樹賦》中典故,庾信曾在漢南見柳樹,后重到,樹已衰老。
庾郎:指庾信,善作哀愁之詩。
此詞創作于庚子年秋天,詞人攜家到廣平避亂,重九日出城游蓮亭,此地十八年后重到,堤柳蕭瑟,讓詞人有了時光變遷、物是人非之感,于是用夢窗重九韻創作此詞。當時社會動蕩不安,詞人漂泊在外,內心充滿了哀愁。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詞人傷時感世、身世飄零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巧妙,營造出濃厚的哀傷氛圍。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詞人在特定時代的情感與創作風格。
忽聞天籟發青霄,四十年來恨始消。既有清風揚雅什,自甘黃發老漁樵。森嚴公府來非易,咫尺音書報亦遙。不及乘春雙燕雀,得巢君屋日飄飖。
朔霰泠泠打角巾,客途那得更長貧。百錢買看雙雙女,一日刺投數主人。白酒澄來如雪水,青袍當去得霜鱗。端居忽謾逢京使,怕說東華十丈塵。
秋星垂馬首,北斗映南箕。鳥靜粵山晚,天寒湘水微。窺園因伐木,抱甕本忘機。悵別蓬門下,西風吹汝衣。
煙雨暗遮前度路,癡云鎖斷高空。細敲愁緒散霜鐘。棲鴉渾不定,離雁又相逢。木落秋山青頓減,換巢么鳳匆匆。夕陽爭取片時紅。鬧寒蛙黽夜,吹夢鯉魚風。
瓜洲堰埭阻行橈,更等江頭后信潮。獨背殘燈數歸路,風傳寒柝夜迢迢。
玉樹分明照夕流,粉痕翻為碧苔留。三更枝上玲瓏雨,亂滴寒香一夜愁。
曲岸裊秋風,江楓葉葉紅。一篙當駭浪,無意到瀛蓬。
皇天崩兮后土頹。身為帝王兮命夭摧。死生路異兮從此乖。奈我煢獨兮心中哀。
門墻不外千桃李,澗谷誰甘一蕨薇。足底煙霞宜我未,竹間香采是梅非。云開萬里天無意,海放孤槎我有歸。閣寄紫虛年五百,鐵筇扶路此通微。
繡譜看來未可人,腕中花鳥意中春。低頭更卸金條脫,細縷煙煤繪一勻。
君遂忘麟閣,吾安有鳳毛。飛騰多枳棘,睥睨自蓬蒿。夜月荊卿酒,秋風范叔袍。燕歌聽不盡,孤枕向來高。
千尺寒流洗石顏,平分繡嶺即仙斑。衣塵有跡云能澹,秋思難明意未閒。驟鹿食花斜踏澗,殘虹行雨晚歸山。只須料理藏衰鬢,此外原來盡可刪。
岱岳高千尋,云端隱磴道。上有南天門,望之入蒼昊。客從九州來,共道名山好。相攜勇登攀,何曾懼陡峭。昂首意氣橫,臨風自笑傲。行行重行行,心逐浮云渺。峰嶺轉崔嵬,漸聞人語杳。中途忽彷徨,幾回坐長嘯。回頭不復前,意頹始未料。為問山中云,絕頂幾人到。
雙鬢蓬蓬又一新,布衣何處不緇塵。高天下地盡如此,開口伸眉有幾人。客饌夜深燒蕨粉,山壚冬盡剝松鱗。清溪半曲田三畝,只待陶公與結鄰。
遠心亭子鹿溪偏,點破晴沙白鷺眠。壓倒鵝黃美春酒,將誰同上木蘭船。